對我來說,讀簡體字大抵不是件太困難的事,但讀簡體書的困難度並不在簡體字這件事,而是因為文化的差異造就的用語差異,每讀一段,我都要停下一分鐘,把對岸的用語轉成我平常的用語;一百多頁的書竟然花了我兩三天。
任何一個有思維能力的普通人,凡經過經濟學的培訓,都會成為一名令我們生畏的反對者。
這句話是全書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首先經濟學是不是一種科學就是目前難以論斷的(當然我認為它是,但每位學者都有其立場與想法,所以是或不是應該也不是現在就能論斷的。)也許是因為在認知中,經濟學是一種用科學的方法研就人類社會行為的一種學科。市場的產生,源自於人們的需求,或是說欲求,然後開始擴大成很多很多東西,比方說,消費者行為,景氣,GNP,GDP…然後就會突然出現很多很多的模型,看起來都很專業,然後說了很多可能這輩子大概都用不上的很多專業用語,大抵來說,整本書上就這樣提起了我們最常遇上的Economy Theorists,他們是在內閣任職的學者,用同一組模型來建構一個國家的經濟行為,認真而努力…只是他們忘了國家是人組成的。
我一直在試著抓全書的重點,畢竟就如同作者說的,這是兩種觀點的對話;可是另一個問題也跟著出現了:在生活質量和價格之間,公平原則是否真的公平?所謂的公平是建立在何種基礎上?運行的機制又是什麼?作者提出了「從自由的市場到民主的市場」的說法,其中一句最讓人深思的就是:「作為一個社會,我們需要把把那些我們知道能使我們幸福和能使我們的社會具有凝聚力的最重要的事物置於優先位置,我們必須尊重全面的生活質量目標的第一重要性。」在作者的期待中,政府該要照顧到的可能還包含每一個人的生活品質。只是一個人的快樂與否應該是自己的選擇,同理,一個人的生活質量政府的政策絕對重要,這點我百分之百贊成,但除了基本的公共建設之外,所謂的生活質量,不應該是就所得來做評斷,也許一個人沒有很好的背景,沒有很好的工作,但他有很足夠的時間陪著自己的家人,難道說他就一定不幸福?或是說到老死後,不孝子孫爭奪財產對簿公堂,難道就是好的生活質量?我一直不懂作者的公平原則到底指的是什麼,整體來說,又像是對政府效能的恨鐵不成鋼,反而讀完一整本之後,我也懷疑作者應該也是Economy Theorist。
我非常佩服作者,因為她真的對國家有太多的期望,也應該說,在一個鼓勵全方位思考的社會中孕育了這樣一個人,是目前我們的社會少見到的。理想也許會讓人吃不飽飯,但沒有理想的社會比起沒有財富的社會更可怕,因為當社會沒有理想時,一切是多麼黯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