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20日 星期三

補腦袋,也補生活

讀完了『補腦全書』後才知道:原來『頭殼壞去』真的是有科學根據的,我以後應該更認真看待這件事才行。

年底年初總是忙碌的,加上自己在生活上最近遇到了一些事,說不算是挫折什麼的,但總覺得如果自己神智能清明些,說不定可以幫自己釐清更多事情,應該也會比較自在些。上週五看到了這本書,心想,莫非這是老天暗中要幫我這一把…當然二話不說就借回家讀了。

自從測出我的心智年齡已經比我實際年齡要老上六歲之後,對於老或不老這件事,我也不那麼在乎了(我猜想應該有人對於這句話感到挫敗或氣憤了。)反正人本來就會變老,不管就外表或心智,只要能夠從容面對,一切都還是很好的。唯獨讓我感到挫折的是腦袋總記不住太多事,偏偏又事事好奇,生來容易分心;腦袋要不先顧好,只怕有天被我的狂想給塞爆了(遲早的事…)當然另一方面,是因為這本書有其學理性在,不光只是吃腦補腦這麼簡單一回事。

一般來說,目前所知的精神科醫生的診斷方式多半為諮詢,測驗;然後就判斷病患的狀況在加以用藥物或是各種方法治療。但是Daniel G. Amen提出了精神醫學不能夠離開腦醫學的主張,在諮商或治療的過程中,需要輔以SPECT造影觀察其腦部運動與血液流動方式,不僅就心理性與社會性角度,生理性的病變與創傷應該也納入其中考量;雖然不是什麼太新的創見(裡頭有的部份在去年讀『滿腦子都是性感』就有類似的觀念在了。)但相對於很多心理學或是腦神經方面的書,作者的概念還是蠻有意思的。精神醫學只是書裡頭的一部份,全書最重要的當然還是在如何保護自己的腦袋…應該說,是一種生活方式的探討。

為什麼人們需要重視自己的腦袋,不僅是因為我們需要它來幫助我們記憶、計算、判斷…腦部也負有語言、運動、協調…等功能;套句神經外科黑色喜劇裡的經典台詞:『當你的腦袋被打開,跟空氣接觸之後,你就再也不是從前的你。』媽的,說的真好。頭部外傷、不均衡的飲食或不正常的生活習慣,都會傷害腦部;當然其影響就會是全面性的;換句話說,我們不太可能把自己變得像愛因斯坦一樣聰明,但是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人們的確可以運用某些方式讓自己的腦部運作正常,也讓自己的生活可以更順暢些。不管就生理面或是情感面來探討,也的確是我們可以再多照顧自己的。其中一段話最教我深思的是:『愛面子和不肯面對問題,使得人們躊躇於尋求適當的專業協助。人們想要自立自強,但我常想,得要多麼堅強,才能做出尋求協助的決定。』這也的確是我們在面對未知的一切時最常做出的反應呀。

讀完這本書,突然覺得自己心情平和多了;我承認自己不是個正常人,甚至於,我覺得正常或不正常都不那麼重要。一個人也不過就這麼一顆腦袋,好壞都得相處上一輩子;那我幹嘛和自己過不去咧?榮格都說了:『正常人是一種虛構。』既然不可能做到完全正常…那至少可以少點失常…至少不要太快失憶就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