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20日 星期四

隔離生活指南:台北入境篇

因為工作的原因,七、八年前便開始就持續著兩岸往返,這兩年因為疫情的關係,回家變得沒有那麼容易,但對我來說,不管怎麼樣都想回家的,就算回家一次的成本比以前高了四、五倍,但經過了四百多天沒回台灣的日子,我深深感受到很多事情真的不能用錢來衡量。十月訂好了機票、透過家人搞定了隔離酒店、申請了遠程辦公,準備了所有文件,2022116日,我順利抵達隔離酒店開始十四天的隔離生活。

由於我不是第一次隔離,相對來說,這次的準備就比前年那次返台更周全,儘管回來時出了點小意外:手機號碼竟然不能使用了(還不是欠費,據說台哥大看我一直沒有在用,也沒有聯繫到我,就把我的號碼給停用了。)但好在機場其實能買到臨時用的電話卡,解決了入境時需要線上申報的一些問題。

前年過年期間的成都封城經驗讓我學會將自己的生活節奏穩定住,因此我會把往返的隔離期間視為比較長的出差,確保自己的生活能夠在一定的軌道上,避免出隔離後出現生活節奏混亂的問題。另一個則是,除非有特殊狀況,否則隔離是一人一室,且防疫旅館多數一天只收一次垃圾,住客必須要依規定整理好,且也沒有人能進來幫住客打掃;所有物品只進不出,衣服送洗是不可能的,這些也考驗住客的生活習慣與自我管理能力。也因為這些經驗,我想可以整理出一份簡單的指南發出來給需要的朋友參考;當然,我更期待疫情早日結束,能夠讓我們回家之路變得更容易。


行前準備:最好提前三個月搞定機票與防疫酒店

這是最關鍵的步驟。尤其是遇到返鄉旺季如春節、清明或中秋;搞定機票不難,難的是訂到隔離酒店。過年期間更容易遇到訂不到房的狀況,有些沒有經驗的朋友在出發前一個半月想訂房基本上只能找單日至少五千元新台幣以上的房間了,再晚一點甚至沒有了。非旺季原則上提前兩個月比較容易訂到房間,如果想著和疫情前一樣的訂行程方式,原則上也不是不行,就是錢花得比較(非常)多。

 

行前準備:各種防疫文件準備

行前一個月要開始盯緊出入境防疫政策,跑一趟醫院做核酸是絕對必要的,另一個則是一定要準備好已完成接種疫苗的紙本證明。雖然入境會做基本檢測,現在在隔離期間也會做快篩,但缺了接種證明一樣沒法入境。線上入境申報可以在上飛機前先填好,但一定要確認自己的台灣手機號碼還能用,我就是在這關出錯的,所以浪費了一點點時間和新台幣一千元(買了臨時手機卡)。

 

隔離物料準備

雖然防疫旅館都有包三餐,旅館內也有基本物資,但根據經驗,我會建議你除了換洗衣物、盥洗用品、3C相關用品與其充電配備外,至少準備以下物品:洗衣皂、餐具、洗碗精、洗碗海綿、旅行用衣架、水果刀。如果你有喝咖啡或者茶的習慣,也最好準備好。我自己的隔離物料清單列在下方,可以參考看看。

–工作相關:筆電、手機、ipad、充電器

–盥洗相關:毛巾、浴巾、牙膏、牙刷、洗面乳、Cetaphil大白罐(過敏人的萬用保養品)、洗髮精、沐浴乳

–換洗衣物相關:貼身衣物四套(女性同胞請注意,最好準備無襯墊內衣,比較快乾)、純棉的T-shirt四件、快乾材質的褲子兩條(女性同胞注意,一片裙會是好選擇)、睡衣一件

–個人離不開的生活必需品:餐具、杯子、洗潔用品(我遇到的所有防疫旅館都沒有洗碗精這些)、咖啡豆一磅、手沖配備、Kindle(看書和用來蓋泡麵碗一舉兩得)

 

隔離期間的生活節奏調控:維持正常是關鍵

–運動量的維持:不能否認的是年過四十,身體狀況和當年還在當可愛小門市時完全不能比,為了保障自己的出隔離時肌肉依然有足夠力量可以像隔離前一樣長時間走動與搬動物品,我每天會分別在早上與下午各抽出15分鐘做連續性的有氧運動,推薦Pamela的各種健身操,隔離好夥伴。

–維持一定的生活重心:不知道幹嘛的話,幹脆申請遠程辦公或者在這期間上Coursera或者是Udemy這類的線上學習平台的短期課程。倒不是多愛工作或上課甚麼的,而是我們不能否認持續工作或者上課是最容易讓我們維持正常生活的方式。不管是工作或者上課,都需要付出一定的時間與專注度外,有的甚至是需要出成果的(比方寫報告啥的),畢竟天天玩手機或看電視也是會無聊的,而且還容易變笨,沒有人想要出隔離後變笨吧……

–不要放縱自己亂吃東西:多數防疫旅館都能讓我們叫外賣,櫃台人員也很幫忙,但老實說,隔離期間運動量就是真的會變少,而且如果因為吃錯東西出現了急性腸胃炎的狀況也很麻煩。防疫旅館送來的餐可能不一定合我們的胃口,但畢竟我們是在隔離又不是在度假,留點胃等出隔離再吃比較划算。

 

由於工作的關係,隔離對我來說其實也就是換個地方辦公的概念,但無可諱言的是,在台北工作的心情與狀態舒緩很多,儘管是一個人關在防疫旅館,但卻不覺得寂寞,對游子來說,沒有甚麼地方比家更好的了。

錄音在這裡

2022年1月19日 星期三

票房毒藥如我

回台北前買了也看了幾本書,同時也上多抓魚賣了十幾本書。算下來這一、兩個月讀了七、八本書吧,踩到雷的也不是沒有(明證就是這幾年在多抓魚上賣了一百多本書),喜歡甚至到驚豔的也是有的。 
按:多抓魚是對岸最大的二手書線上銷售平台,每本書用一至三折不等的價格回購後再進行轉售,近年它們也開始介入二手服飾銷售。目前對岸的二手交易有越來越熱絡的情形,其實和環保不一定有關,和年輕人的經濟狀況與生活習慣關係比較大,尤其是送禮旺季後(如情人節)的各種禮品轉售。

今天來聊聊伊莎貝拉.阿言德吧。她的《深海島嶼》就是讓我驚豔的那本。 

其實《深海島嶼》在美國出版超過十年了,但簡體中文版其實是去年底才出來的,繁體版目前還沒在博客來看到,google了一下也沒看到哪家出版社有即將出版的消息,我想至少今年第一季之前應該都不會有繁體版吧。

 二十幾年前第一次讀她的作品是前輩Alan推薦的《春膳》,印象中那本應該是要五百多塊,由於當時是個窮門市,所有捨不得買或者擔心踩到雷的書都是從店裡借回家看的,《春膳》就是其中之一。我其實已經忘了裏頭的文字內容,但仍然記得當時驚嘆了好久,飲食文學竟然可以有這種寫法!每一個食譜甚至是食材和情慾的關聯性,還有那些不會在歷史課本上看到的軼聞,活色生香;現在想想,不得不說誠品書店的員工借閱真的是最好的員工福利了。 可能對當時的我來說,阿言德描寫情慾的方式很新鮮,當時我還沒讀過馬奎斯的《愛在瘟疫蔓延時》,如果我當時先讀了《愛在瘟疫蔓延時》,可能我對阿言德就不會有興致了。

阿言德作品在台灣出版的不多,市場反應也不怎麼樣,加上我自己也沒有迷戀她到本本追,所以也就是有就讀,沒有也無所謂的心情。 這兩年人民文學開始有系統出版她的作品,譯林也有一兩本,前陣子就入手了幾本來看,分別是《我親愛的伊內斯》、《愛情與陰影》和《深海島嶼》。前兩本都和智利有相關,《我親愛的伊內斯》以智利開國史上的傳奇女性伊內斯的第一人稱敘述智利開國的經過,《愛情與陰影》的背景則是在七零年代的智利內戰時期。兩本其實都還不錯,是那種讀完後不會覺得不浪費時間、有些收穫的小說,但也只能說是不錯,可能一兩年後還是會被我拿去多抓魚賣掉的小說。原本我對《深海島嶼》也沒有那麼多期望,但我沒想到的是,它竟然可以讓我連續幾個晚上讀到停不下來,讀完甚至覺得一點不比《愛在瘟疫蔓延時》差。 

《深海島嶼》的背景鎖定在十八世紀末到十九世紀初的海地、古巴與美國的紐奧良。海地與古巴兩個島國的歷史對多數台灣讀者來說是比較陌生的。古巴的近代歷史,很多人是透過切.格瓦拉的故事或者是文.溫德斯的《樂士浮生錄》知道的,但那也僅限於那麼一點點。海地就更別說了,可能除了大地震與海嘯之外,一般讀者根本也不會有更多的了解;這兩個島國的歷史其實與許多曾經遭受歐洲殖民的國家是相似的,但可能要更糟糕點。海地與古巴在歐洲白人入侵、殖民統治時,原住民基本上就被戰爭與白人帶來的流行病給滅得差不多了,為了補充蔗糖莊園所需要的勞動力,當時的白人莊園持有者從人口販子手中買入大量的黑人奴隸,這些奴隸是莊園主人的「資產」也是「消耗品」,莊園主人有絕對的處置權。不過搬到當地的歐洲白人也不代表好過,除了死於戰爭或者黃熱病等疾病外,管不住下半身而死於梅毒的白人男性也時有所聞。書中的主角扎麗特就是一名被買下的黑奴。 

 扎麗特九歲時被賣給了Valmorain家當年輕夫人的貼身女僕,幫Valmorain買下並訓練扎麗特的Violette是莊園主人婚前的混血情婦,也是她改變了扎麗特的一生。年輕的Valmorain夫人因為精神疾病與鴉片中毒,長年處於神智不清的狀態,扎麗特除了要照顧主人的起居,也肩負著照顧出生不久的Valmorain少爺Maurice 的責任。扎麗特長期被莊園主人性侵而懷孕兩次,第一個孩子被主人送給Violette夫婦收養,另一個孩子則是在扎麗特的苦苦哀求下才得以留在自己的身邊。 Valmorain莊園的主人倒也不是十惡不赦的壞人。嚴格來說是一個屈服於命運的文藝青年;他原本是理想主義者,法國過得舒舒服服的富家少爺,認為奴隸也應該有人權。從法國抵達海地是為了處理老爸的產業,誰知道他老爸留下的爛攤子太大,導致他必須要留在了蠻荒之地填坑;在他的努力經營下,原本的莊園不但被救活了,生意還越做越大,他倒也沒有像他爸那麼荒唐,婚前也僅有一位情婦。他本意是希望能夠用人道的方式管理奴隸,但他所雇用的總管對待農奴的方式和他的期望值完全不是那麼回事。和那時很多莊園主人幹的事情差不多,他染指了扎麗特,儘管他算是當時莊園主人中的清流了,但實際上他仍然擺脫不了舊時代的觀念,這也造成了後來發生在他子女身上的悲劇。 

1791年海地爆發了戰爭,Valmorain一家不得不逃難至古巴,扎麗特藉機為自己與女兒爭取到了一紙還得自由身的合約,在那之前,扎麗特談了生平第一次戀愛,最終以悲劇告終;停留在古巴數年,她認識了未來的丈夫,也與Violette重逢;古巴時局一樣不安穩,最後Valmorain一家與Violette先後落腳在紐奧良。扎麗特在紐奧良前幾年的生活並不好過,Valmorain再婚的夫人對扎麗特與Maurice恨之入骨,盡其所能地虐待,Maurice被送進了遠方的寄宿學校,女兒則被送到修道院學習。扎麗特在好心的神父幫助下,經由法律途徑取得了自己與女兒的人身自由。 然而這並不代表扎麗特和Violette這些非白人女性就真的可以過得比較好,無所不在的種族歧視讓非白人女性不管在婚姻或者工作上都沒有太多選擇,扎麗特的黑人丈夫即便有自己的生意,也仍然需要找白人當人頭為自己的生意背書,更因為講究的穿著與舉止而在路上遭到暴打,換句話說,人身自由和社會地位是兩回事,扎麗特與Violette雖然得到了人身自由,小說卻沒有大團圓的結局。而不管是在美國或者全球其他地方,經過了百餘年種族歧視問題依然存在。 

我喜歡這部小說的原因,是因為在這五百頁中我看到了阿言德的野心;真實存在的歷史融合在小說中是常見的手法,涉及到移民與種族歧視的題材都不是容易處理的,還不說這段歷史並不算太遠,非白人移民與當時的窮白人後裔在看待這段歷史各有視角,完全能夠理解Good Read上面為何有評價不一的狀況,但從我個人來看,是一本我會想要再讀一次的好小說。 這部小說我不太確定台灣是否有出版社有勇氣出版,畢竟阿言德之前的小說真的不好賣,而且五百頁的厚度對現在的讀者來說還是有點挑戰,更別說這部小說在美國出版已經超過十年,而且也沒有具有號召力的名人推薦,怎麼想都覺得,這書真的要賣好實在很難。另一方面,我也常懷疑自己是不是票房毒藥,好像我覺得不錯的小說,超過八成都不好賣,我在想,也許真正的問題在我身上也不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