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21日 星期四

其實需要的是思考和紀律---你在看誰的部落格?

前晚下班和阿默一起搭公車時,我問了他:『你認為網路是民主的嗎?』他愣了一下:『民主,這個字眼很強烈…妳知道我是學這方面的,對這個詞很敏感…』我點了點頭。阿默很認真地說:『所謂的民主,應該是在同樣的立基上,擁有相同的權利和義務…』一個七年級的大男生的回答讓我陷入了思考…『而在網路上的資源使用與分配和出發點都是不同的,是很自由,但不能用民主來敘述或定義…』

幾年前開始接觸網路,當時家裡沒電腦,都是到網咖上網;有了第一台電腦,申請了512k的撥接,很慢也很貴,但每天收信上網開始成為例行公事。有時在聊天室耗上一整個休假也是常有的事。當時明日報的錢還沒燒完,每天我都驚異著怎會有如此多的寫作能手和觀察力驚人的人們藏在電腦的另一端。Yahoo的聊天室則讓我認識了不同領域的朋友:當時的研究生現在已成為工程師;跌打損傷時則有中醫生的專業建議,出去逛街聊天的姊妹淘…後來裝了ADSL,自己裝了HUB幫家人做分線和設定,全家都可上網了。自己也開始用PCHOME的明日新聞台塗鴉,和妹妹一同在BBS看化粧品和保養品的使用心得,小妹更曾與對岸某大學學生打起了政治筆戰;而我自己常上的某個讀書版上也曾不只一次見過因為意見不合造成爭吵與攻詰,最後雙方都被版主掃地出門。

我想念著在web1.0時代的美好。那個每個人樂於分享,充滿著紀律的美好年代。

過了幾年,我才真正專心地寫自己的部落格。這是我身為一個讀者的空間,可以讓我專注紀錄下每一段閱讀的歷程與感受。也讓不常遇到的朋友知道我最近的生活-因為希望這是一個忠實的呈現,每當動手之前,總是要先消化過想說的一切。而全世界畢竟有那麼多部落客、那麼多網站…在這個空間中,每個人都有那麼多話想說、那麼多資訊可找、那麼多影片可看…當我Key關鍵字進搜尋引擎時,每一個網站搜尋出來的內容相似度越來越高,觀點越來越近。我開始懷疑搜尋出來的資料和深度是否足夠(至今我仍是相信字典而不信任線上翻譯的古早人)被點選率最高的頭條新聞是否就是真正影響深遠的頭條?最重要的是,我們都在這個空間中暴露一部份或是型塑另一個自我的同時,最後出現的會不會是一群擁有差不多觀點、差不多視野、差不多程度的漠不關心;一群更差不多、更個人化也更法西斯的自我?

當然我沒有Andrew Keen的悲觀,我不認為網路可以摧毀藝術和文字工作者的一切。畢竟所有的產業最終都會找到自己的出路;就像是再好用的Keyboard也取代不了耐用的原子筆和讓人收藏用的精筆;紙本書和電子書也來自同樣的根本。型態的差異不代表崩壞,但也無需過度樂觀。

就如Keen在書末中提到的:『技術本身並不能創造天才,它只是能提供自我表達的新工具而已。』的確,網路是一個空間,一個資訊的聚集和發散處。它的隱蔽性和公開性讓所有使用者都享有著前所未有的自由與便利(當然也不是所有國家都可以讓網民享用自由與便利。)也正因如此,我們需要的是冷靜的思考與紀律。願意承擔我們在使用免費資源所需花費的成本(包含時間、因降低成本所造成的失業問題…)也願意為自己發表的一切負起最大的責任。

網路民主,我想,仍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