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7日 星期五

關於選擇的自由

昨天晚上七點,母親在微信上再度問我,有沒有考慮回台灣?回答一如既往,不考慮。再過幾小時,微博與微信朋友圈一條武漢李文亮醫生過世的新聞刷了滿屏。

敏感的人都會在此刻將兩件事連在一起:「妳的個性怎麼可能可以在這個地方活下去?這個地方就是個沒有正義的地方,妳竟然能夠忍受這種價值觀?」……面對這些疑問,我從來就不覺得有任何反駁的義務或者必要,因為我相信每個人都有闡述自己觀點的權利,但觀點是否等同事實?這點我保留。這個世界從來就不曾完美,四十多歲活下來,該踩的坑該背的鍋也從來沒少踩少背,不過本來人生就是個選擇題,每個成年人都應當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任,所有的身不由己、言不由衷老實說都不是真話,因為我們都清楚會有這個狀況出現也是自己選的,沒甚麼好說的,拿別人與關心當藉口老實說我並不贊成。

留在台灣會更好嗎?這對我而言是個經濟學問題,能預見的是只要我在工作,基本上就是自己「餓不死」,但一樣沒有任何人能夠承諾或者保障一旦我失去工作能力之後還能餓不死多久(不要和我講國民年金有多偉大,請看一下台灣的人口老化速度與稅收,數字可以證明的事情太多了)。選擇離開,說穿了就是可以延長沒有工作能力後全家「餓不死」的時間,當然,如果選擇在失去工作後可以立刻安樂死這件事能夠合法,回台灣就會是我的選項。唯一要考慮的就是我的死亡會帶來的影響性,比方家人的悲傷(這是我最不願意思考與看到的)、失去經濟後援的全家景況。

離開台灣會更好嗎?這對我而言還是個經濟學問題,如果能夠解決上述問題,老實說,情緒問題與價值觀衝突是我自己需要面對與克服的,反正FB容許吐槽,和朋友能連結,身心健康健康能夠維持,這是基本條件;改變世界之前,總要讓自己培養足夠能力吧?

何以烈士是少數?、新聞非常態?如果一開始就知道自己會壯烈犧牲,還有多少烈士願意站出來?如果一件事情司空見慣,缺少搏人眼球的賣點,還有多少人會去關注?這個世界會不會變好本來就不是一個人的問題,而是很多很多人的選擇決定了它會不會變好,如果大家都是摸著良心做事,說實在的,壞也壞不到哪裡去。

任何人的選擇都值得被尊重,也沒有甚麼問題是蠢問題,如果每一個人都能有選擇的自由,每個人的選擇都被尊重,不需要被道德或者情緒綁架與撻伐,光做到這點就已經足夠了。畢竟,這個世界從來就沒有完美過,而完美,是相對性的議題而非絕對值,為什麼我們需要哲學、藝術、科學、宗教……不就是因為思考、辯證與心靈寄託嗎?與其評論別人,真不如先搞定自己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