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打算抽空去看《浮華一世情》的,不過等到想到的時候,片也下了,就只能看原著慰藉。對於歷史片,在某種程度上我是有所偏愛的;一方面是因為歷史片至少有所本,就算再扯,結局也沒辦法竄改;而且通常歷史片的場景考究,對於我這種需要極度喜愛俊男、美女、華服的膚淺觀眾來說,比起時尚雜誌更加吸引我。(我個人喜歡的另一種片一律被稱之為扯片。)
既然是要談Georgiana Spencer這個人,也不免得從那個時代看起。不管就看過的電影或是小說,那個時代表現出來的是一個創造與破壞共存的時代,也是一個紙醉金迷的頹靡世代。Marie Antoinette在凡爾賽宮舉行通宵達旦的宴會同時,美國與愛爾蘭的獨立風暴還在彼岸的英國引起渲然大波;在此同時有更多的法國人民仍承受著沉重的稅金壓力與饑餓之苦,即便經歷過革命,平靜之日仍遙遙無期。我無意對那個時代提出任何針砭;畢竟『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回事可不是只有那時才有,三百年後的現代狀況可能也沒有比較好。在此同時,所有的女性命運卻是殊途同歸,便是男人;不管是丈夫、情人,身邊男人的地位就決定了她的命運。Jane Austine筆下的平民女孩都以物色對象為生平第一要務,只要能夠找到有年金、有遺產、最好還有田產的單身男子,一輩子吃穿不愁就足夠了。貴族階級亦然。
Georgiana Spencer當然也脫離不了這樣的宿命,她既是貴族,但她的性別卻無法讓她擁有獨立的能力;當然以現代的眼光看來,她的欠缺自制力是最大致命傷;但回過頭來想,一個未經世事的十七歲少女一下子就得掌一大家子,還得當起家族的公關,這樣的生活,即便是三十七歲的女性也未必有能力掌握;雖然不能用壓力當做脫罪的藉口,但所有悲劇的誕生都不會是一件事情的必然結果。但終歸回來,問題還是在於『兩性平權』。十八世紀雖然是民主主義的開端,但民主這件事並不是一開始就平等;至少對於女性與沒有財產的人們來說是這樣的。Georgiana Spencer再怎麼出色,也註定不能夠有一個政治上的位置;這個部份儘管不盡公平,卻也不能夠抹滅她在英國政治史上的隱性影響力;當然就手腕看來,法國的龐畢度夫人顯然是比她成熟許多,但兩者又是不同個體,相提並論並不是絕對公平的一件事。但就當時的英國政治狀況看來,若不是她的長袖善舞,輝格黨的政治之路絕對會加倍艱辛,更遑論是要推動君主立憲。她的婚姻生活或許是個必然的悲劇,但也她對於英國的政治影響也不該被隱藏於歷史中。
當然我也清楚這部電影的處理手法必然是撒狗血的羅曼史,不是華服、婚外情;就是圍繞著無愛的婚姻在打轉。但若不是因為電影,我怎又會注意到這樣一個孤單卻又敏銳的女人呢?女人不是原罪,時代才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