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13日 星期六

山之峽:一堂人生政治課

早上原想出門騎趟車的,才一到民生東路上便飄起了雨。陰晴不定的天氣,心想乾脆去師大茉莉尋書好了,行前又擔心路上會下大雨,躲雨無聊,順手帶了本來就要讀的《山之峽》出門...好在真的有帶書出門,回程的路上果然下起滂沱大雨;在咖啡店躲雨時,輕輕鬆鬆地讀完了。

《山之峽》的篇幅大約和《霧之旗》相當,時空背景也莫約是在六七零年代左右的日本社會,主角一樣都是女性;不同的是一個是復仇,另一個故事是解謎。很高興的是,同樣是林白版,林清文的譯筆還算通順,是令人感到慶幸的。

清張爺爺的謎比較不會把讀者整得很慘,但這本書的佈局老實說比我想像中要更好些。《砂之器》是為了埋藏過去而引發的一連串悲劇,《山之峽》是在釐清過去的悲劇。三部小說都是六七零年代背景,每個悲劇的產生都是過去的某些事項造成的一連串悲劇。如果《黑革記事本》、《獸之道》及接下來獨步將在年底發行的《壞孩子們》稱為惡女三部曲的話;那麼我是否可將《砂之器》、《霧之旗》與《山之峽》稱做社會三部曲?

幾年前曾進電影院看了哈里遜福特的《疑雲密佈》,電影一開頭其實就很明顯地挑明了不倫的事實;清張爺爺的謎則是由不倫做為開端。沒有任何人能夠接受不倫的事實,福伯的電影中就有一連串假假的掙扎(就是很好萊塢式的演法啦);而一開始書中的昌子則是為了洗清妹妹的名譽選擇了獨自解謎。這個部份之所以處理起來不突兀,當然是因為清張爺爺的梗一開始就挑明了;交往半年就結婚,真能認識對方多少?住的好好的房子又說搬就搬,不是有鬼是什麼?好好的朋友連婚禮都不曾出現,這段婚姻擺明了遲早要出問題的。在這樣的狀況底下,啟人疑竇的就不是不倫,而是在一個屋簷下生活的夫妻到底知道對方多少?價值觀當然是書中這對夫妻最大的問題,但就當時的社會環境來說;昌子即使都已經是大學畢業了,嚴格說也並沒有任何社會工作經歷,當時的社會也不太可能讓她有這樣的經驗, 某種程度上也可以看得出清張爺爺對於當時的女權問題是有所關注的,女性是否只有成為妻子的可能性?我想妹妹伶子與小野久喜子在某種程度上是另一組對照。

當然在某種程度上也不得不說這個故事發展到後來,報導中的諜報案是有點牽強的,畢竟堀澤的工作單位是經濟計劃部,要知道當時的日本已經沒有軍隊了,用大腦想也知道不可能是軍情諜報;但這部份清張爺爺又沒有多做說明是那方面的諜報,我猜想大約也與當時的美、日、蘇間關係有關。即便戰後日本已經沒有軍隊了,日本民間應該也是有一些反美的情節在;若再加上日本的地理位置尷尬及美蘇的劍拔弩張,這個梗看起來至少也算蠻合理的。只是交待不清總是令人氣結的,心想怎麼日本當時的記者好像也和台灣的記者一樣,都有相當程度的判斷力腦殘?(當然不是所有記者都是如此,但幾十台的新聞真讓我有時覺得這些記者到底有沒有判斷力可言?)毒品這個梗倒是埋得夠深夠漂亮的,總也是要有替死鬼出現,總也是要有煙幕的;還有什麼煙幕比不倫和合法性來得更高的?

結束了《山之峽》,還是覺得關鍵點在價值觀上面。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自己的人生,功成名就是一種,安於平淡也是一種;但在選擇自己的人生之前,是否又能誠實面對自己的斤兩?不卑不亢某種程度上是一種境界,努力是一回事,但之所進退又是另一回事;清張爺爺這回可是幫我上了一堂人生政治課哩。

後記:在師大茉莉有看到傅博前輩之前在希代選的日本十大推理名著,但那個書況實在叫我買不下手;雖然我個人對於二手書沒有偏見,但總不能翻起來還有水漬霉味吧...還是上網尋寶好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