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8日 星期日

人性瓦解的洪荒

小時候不知道從哪聽來的傳說,說是在1999年世界末日就要來了,到了那一年的1231日,大家最關心的是『千禧蟲』;後來有一說是2012年,眼見著也要來了,但在新聞上看過八八風災的慘況後,心想,哪還等到那時啊;任何天災對災民來說都是世界末日不是嗎?世界末日向來是個好題材,不管是見到父子真情的《明天過後》(我要說的是同樣的題裁,也是可以搞出《2012》這樣的大爛片。),麥卡錫的《長路》讓人感到此生無望,《我是傳奇》讓人感到孤獨,Atwood的《洪荒年代》則是讓人觸目驚心。


第一次讀Atwood的作品是《使女的故事》,當時有點被她的筆法嚇到;我以為應該是歷史小說,但很顯然並不是;後來陸續讀了一兩部小說,沒什麼認真,直到這次才總算好好地(其實中途有累到在沙發上睡著過。)讀完。讀過Atwood的作品的人都知道,即便她是用了科幻的寫法在敘事(Atwood本身則說那叫科推)但基本上也還是有一定門檻。同樣的題裁若是交由克萊頓處理,畫面感與節奏感一定會更強烈,兩者的文風相異甚遠,很難說孰高孰低;也許最重要的差異在於Atwood筆下並沒有英雄的產生,相反地,私欲,不信任在書中處處可見,信仰與謊言間的界限難以界定,一閃神,總要做出蠢事。



翻著書,我莫名想起美國的嬉皮和奧修與門徒門創建的農場;又讓我想起在日本也有過類似的運動出現在角田光代與桐野夏生的小說中。一開始人們都單純以為自己能夠簡單過活,最後你我也都知道,自我管理對大多數人都不難,但一旦人多了、心口都雜了,什麼也都歪了。我無法斷定園丁會的作為是成功還是失敗,但最後,總難免讓我感覺到亞當一自圓其說的矛盾。另一個老梗則是:『人究竟能否取代上帝?』基因改造生物所引起的道德爭議早就不是什麼新鮮事了,在書中出現的一些動物感覺上也還蠻可愛的,但可怕的是當人真以為自己能取代上帝後的種種表現,我突然覺得甚為不適。


人們究竟能夠欺騙自己多久?以為有了科技就沒有死亡沒有世界末日嗎?我當然不是個末日論者,也不相信科技能夠取代人性;但事實上最可怕的不是科技本身,而是過度聰明的無知,真以為完美人類是能夠被創造的,那讓我背脊發冷。又或者說,真正的世界末日,難道不是人性正式被瓦解的那時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