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30日 星期日

沒有任何服務是不可被取代

超過十天沒進統一的通路消費,也並不代表這中間沒有過動搖或是遇到急需的危機;也所幸自己身在台北,並沒有什麼服務是一定不可被取代的;近日對我來說最大的困擾也許將會出現在「網購取貨」這件事上面,但至少到十月底前都還沒這個問題就是了。

整理了一下九月到現在還有留存的發票,九月份我進7-11消費次數是十九次(以發票數計,但事實上因為我老在捐或丟發票,所以我實在不確定這個數字的正確性有多少?)總消費金額是八百八十九元,消費的品項果然是以咖啡為最大宗,平均消費金額則是五十五元。我沒有什麼耐心集點,有集到就有,沒有集到足額也無所謂。也許是因為工作的關係,我在意的點並不是它能夠給我什麼贈品,而是它能夠滿足我什麼樣的需求,我的罩門是咖啡;集滿十點可以到星巴客去買一送一,這招對我永遠有效。

第一個沒有統一集團提供咖啡的日子,我在妹妹家中附近的小咖啡店買了單品咖啡,嚴格來說比7-11貴,但因為是單品的豆子,又是手工現沖,以那樣的價格能買到一杯單品咖啡,其實算是相當便宜的。家裡附近是辦公商圈,能買到咖啡的店也不算少,唯一的困擾是在週日幾乎不開店,僅開的那家店賣的咖啡其實又較7-11稍酸(我討厭酸的咖啡…);但總之,咖啡問題並不是無法解套,只是習慣養成問題。

至於臨時碰的的困境則是在上週日因為要幫朋友列印幾張文件,家裡附近的萊爾富又偏偏沒有可用隨身碟選取輸出的服務,硬著頭皮走了幾百公尺到了全家便利商店,在店員的協助下,我總算順利解套。回程的路上,我不禁思索著這幾百公尺的距離被後的意義,也思考著為了便利所付出的成本究竟該如何衡量。

不諱言,7-11在台灣人,尤其是台北人的日常生活中佔有極重的份量。它們所提供的熟食與各樣食品足以餵飽不是太挑食的人們的腸胃;窮極無聊需要打發時間時,你也總能在那邊買到幾本閒書、雜誌可看。至於購票、影印、訂位、網購取貨…就不用說了。7-11對於台灣其它產業也並不是沒有貢獻與影響,御便當、關東煮…等鮮食所使用的米、蔬菜與水果至少讓一部份農民有了固定收入(但我無法確認收購的價格是否合理;甚至於最後是不是直接買了農地,農民從自耕農成為收取固定薪資的僱傭者。)全台4,000多家門市所聘僱的工讀生與正職人員也幫助了不少人的家計(輪班的工作很辛苦沒錯,但這世上本來就沒有不辛苦的工作。)我無意否認統一體系的連鎖通路所帶給人們的價值,但我不能夠接受的其實是價格操弄。

原物料的價格並非固定一致的,它們也會因為產季、氣候變化與品種改良…有所變化,而事實上,我們走近任何一家店都不難發現,價格一旦漲上去了,就不會再下降了,而即便我們指出了這個事實,我們得到的答案也會是「因為其它成本也有所成長,所以不會調降。」這樣的回答,牛奶如此,咖啡如此,泡麵與便當無一不是如此。商品調漲後,可玩的促銷花樣也就多了,很多時候我們誤以為自己撿到便宜,事實上很有可能是,原來那個便宜才是真正的合理價格。當然,統一通路少我一個客人也不會有什麼痛癢,也不一定會有什麼改變,但因為有了這些天的努力,我開始找到一些替代方案。我不確定再更久之後會有什麼樣的變化,但我真的開始覺得,沒有任何服務是不可被取代的,只是怎麼說服自己改變習慣罷了。

2011年10月26日 星期三

並不是沒有選擇的

起因其實是從那句「沒差」觸動了我的神經,雖然明知道記者的標題往往下得聳動,加上其實7-11的咖啡漲價其實真的不關我什麼事;畢竟我總是喝美式咖啡,暫時遠離這次的漲價風波,但對我來說,漲價事件與停機日的失敗在某種程度上也意味著,其實問題的端點不只是單純的價格問題,也意味著鬼叫歸鬼叫,最後總是屈服,期待下次會更好的茍且心態;而這個心態往往只要強勢的那端丟個兩顆糖出來,消費者就會遺忘自己是如何被價格給操弄;所以我決定做這樣一件在許多人看來毫無意義的小小抗議。2011/10/19起,咖啡停機日前一天,我開始不再於7-11Starbucks內消費任何商品。這是我一個人的小社運。

是的,我喝咖啡,但我不是非要7-11Starbucks不可。是的,我家方圓兩百公尺內就有兩家7-11、一家康是美和一家Starbucks,但我拒絕的,不只是7-11的咖啡,更是拒絕在這個強勢通路中消費,總有一個人開始試了,其它人才知道,其實關於購物這件事,我們並不是毫無選擇;關於漲價原則上是一個經濟學的問題,解決經濟問題的方式有很多種,也許「不買」這件事也是一種解決方式,它運用了最簡單的經濟學原理,也算容易實行(但量要夠大,才能大到足以造成通路壓力,最後回歸到合理價格。)畢竟漲價的不只是咖啡,還有牛奶、奶茶和便當;我不期待拒絕在統一通路消費能夠造成什麼影響,但至少,我做了;不只是因為正義感,也是對自己生活的重新檢討和省思。

2011年10月16日 星期日

歸類的兩難

五胡十六國的那段大約是在考完聯考就還給老師了當然也不是沒再回頭看書只是沒有很仔細光是那一拖拉庫的後 X西 X X;或是那數不盡的拓跋、慕容…就足夠讓我頭昏眼花。但我也理解課本上教我們的並不絕對;說穿了,歷史往往就是勝者的故事,失敗者做得再多再好,終究也會成為路人甲,或者是被咒罵的對象。但那也不代表失敗者的失敗完全是機運使然,「多行不義必自斃」這話可也不完全是空的。

大約是受了金老的影響太深其實我沒辦法把七出刀之夢》當成武俠小說來看。也並不是說這書不夠好看,而是金老筆下的人物太過精彩,招式太過靈動,以致於把我的胃口養刁了;總期待那刀光劍影、凌波微步。但若將《七出刀之夢》視為歷史小說,倒也可以。我們對於五胡所知太少,甚至於,我們也從來沒辦法在歷史上真正理解正邪之間的分野;專訪席慕蓉老師時,她曾說:「歷史是無數的偶然所造成。」也許,後燕也是一個偶然。

當然,這畢竟只是一部取材於歷史的小說,不能夠用太過苛刻的史學角度去批判;落差也並不是沒有,比方慕容德並不是沒有兒女,他是有個女兒的;又比如說他視伯母段季妃如親生母親,而事實卻很有可能是他在罷黜了自己的伯母的太后之位。但總之,歷史小說與武俠小說總都是需要英雄的,這個英雄不一定要有多完美,但至少要夠堅強,夠有人性;慕容一族無論是誰都極合適當這類型小說的主角;更遑論還帶點異國情調。

小說中的慕容超與獨孤拔就像是武田信玄與武田信廉一般,信廉是自己兄弟的影武者,兩人自小接受一樣的教育,卻有著各自的宿命;歷史上並沒有獨孤拔的存在,但我卻喜愛這個角色遠勝於慕容超。或許說,慕容超的際遇太奇,而我在讀這部小說時又看不見他個性的陰暗面,他和不丹王子一樣神奇的初戀,之後成為銘心苦戀的純情故事也讓我個人覺得很不可思議,相較之下獨孤拔可愛多了。他可以死皮賴臉的裝傻,挨了老人家的罵也會頂嘴,嫉妒、怨恨、憤怒…他並沒有非當英雄不可,他只知道他的拜把兄弟需要他幫忙,所以他就出手了;他與呼延晴的愛戀沒有那麼濃烈,卻更純粹。我不太確定是不是要成就一個書中的英雄,就必須要有個反襯的角色,但我確信獨孤拔這個角色是成功的,成功之處不在他耍嘴皮子的功力,而在他的小情小愛。

倒也不是說慕容超哪裡不好,而是如果從我那淺薄的歷史知識與有限的資料看來,我才不相信這小子和書裡說的一樣光明磊落;當然他和老臣之間的鬥爭是一定會啦,歷代皇帝剛上任時哪個不搞這個路數?光是「復肉刑」(見晉書載記第二十八)就能看出來這小子其實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個有權力欲的人,有權力欲也不要緊,畢竟只要是人就會有欲望;書中對他的際遇著墨甚多,卻少了他可能會有的陰暗面,或者是他無助時是如何求助於佛…等脆弱面,讓這個角色的戲劇性成份變少;以致於我讀完後只好開始花時間去找資料,確定一下這個人到底是怎樣的人,最終反而讓我質疑起這個角色。不是不好;因為我相信作者對於慕容是做過足夠研究的,但這或許是一種取材自歷史的困境,要寫到多真實才會是真實?要寫到什麼樣,大眾才能夠接受?歷史與虛構間的界限該如何拿捏,原來就是最困難的。

這或許也是我覺得可惜的那一塊吧,如果把它當武俠小說,招數與人性的描繪太少;當成歷史小說嘛,有些部份又不夠真切。但事實上並不難看,只是夾在中間,難以歸類,可惜了。

2011年10月12日 星期三

並非別無所求

而事實是做好人永遠是一個比較容易的選項因為正義總是站在好人這邊。但何以我們非得要做好人?如果不是因為環境,因為自己心裡或多或少的那點叛逆,也許沃爾特不會成為一個「好人」。也或者我們都應該問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們必須要成為一個好人?」
是的,「為什麼?」;這是我闔上《自由》腦中不斷浮現的問題。何以幸福如此艱難?如果在一段關係中的自由成為了束縛,這樣的自由還能叫自由嗎?又或者,「愛」真能別無所求的?

腦中突然浮現了上一段感情的種種畫面,對照起沃爾頓與佩蒂之間,許多畫面竟是驚人地雷同;我讀著那一段又一段相似的情節,不斷在付出、承受與逃避之間的循環,我終於明白,我們所以為別無所求的愛,只可能出現在人與嬰兒之間,或是人與寵物之間;當嬰兒逐漸成長,開始成了有自我意識的孩子後,我們就不可能對他別無所求,至少,我們渴求他們還愛我們、渴求我們的照顧如昔,一如喬伊與派蒂。但當我們發現對方無力或是無意提供給我們所渴求的愛(也或者只是因為「模式」不同)時,最終我們要嘛繼續委屈求全,假裝一切無傷,直到有天退到底線,地雷「轟」一聲引爆,關係就此玉石俱焚。要嘛就是我們也可以假裝瀟灑,反正有個更願意愛我(或是我愛)的人存在,並不是非要你不可。

而事實是,我們並不是不愛了;只是我們已經越來越弄不清,何以愛讓我們不幸(或者是感覺不幸。)何以是我們心裡愛著一個人,身體卻渴求著另一個;一如佩蒂渴求著理察。我無法同情出軌的佩蒂或沃爾頓,卻這也不代表我就能接受換女人的速度比換衣服速度還要快的理察;但你又怎知他們渴求的也許不是性本身,而是溫度與歸屬;那種一瞬間,可以不做好人、不負責任,就只是很單純地滿足身體上的渴求、撕咬著對方;純然動物性、自私的自己。如果,沃爾頓能夠選擇幾個月不要當好人,會不會他們彼此間都要好過點?

也許會,也許不會。畢竟愛從來就不那麼簡單。就如這世上,沒有什麼工作比為人父母更難,也沒有什麼工作比圓謊更累一般。

還能夠再愛嗎?如果自由已經不能夠保證幸福,那麼為了什麼我們喊著:「給我空間,讓我自由」;也或者,這個問題回歸到我們自身,真的毫無所求嗎?好人之所以是個簡單的選項,是因為某種程度上,他用不斷地付出去逃避原來自己有所求的真相。

我們並不是不自由的。只是自由給我們的,是無可避免的孤獨;因為你總要明白了原來自己並非無所求,那樣地簡單。

2011年10月2日 星期日

2011 IDA之我思〈一〉逛設計展也是需要導覽的

台灣在策展這件事上頭最厲害的一點就是不管是什麼展都很有本領把展搞成大拜拜大拜拜沒有什麼不好老實說如果能夠因此聚集人氣讓更多人會去注意到產業的消長或是得到一些知識說真的就是功德圓滿了至於好或不好總都有各自對立的說法做為一個觀眾我能夠做的也不過就認真看展如此而已

看設計展也不是第一年了第一次看設計展是在世貿中心的「新一代設計展」,後來分別在台南蕭壟文化園區、華山與南港市貿等地看過大小不同的設計相關展覽(大概就是包著文創之名或是設計師週之類的),前前後看觀展三年,每次都抱著想知道現在的產品設計走到了哪邊,想看看有什麼新奇好玩的東西;至於展場的空間與動線設計一直是我最不在意的。

真的不在意嗎其實我非常非常地在意。尤其我自己是一個賣場工作者出身的人;即便已經不在賣場工作,還是會在意空間的使用與動線規劃。

松菸和當代藝術館、華山、蕭壟是像的;都是老建築改建,靠著大量的展覽與活動藉以聚集人氣,重新活絡老建築與老園區,某種程度上甚至可以改變地方產業結構。松菸的場地並不比其它園區差,也很有味道;老實說今天看展時,它的空間還真是讓我驚豔,很乾淨也很低調,就像是書中看得到的老學校,不會讓人有壓迫感。當然這也並不代表它完全沒有缺點,不過那都是可以靠簡單的修繕和更完整的標示系統去解決,所以問題不大。

個人非常喜歡蕭壟園區的規劃,題外話,他們家對面小店賣的碗粿好好吃

也或者是因為我對IDA的期望很大,當我與朋友踏入展場一開始便陷入了不知身在何方的夢靨中。松菸的幾棟建築都是都是相當大的,入口建築主體也將會是常設的「台灣設計館」,但當我們離開「台灣設計館」後便開始不知何去何從。人多不是問題,問題是在於我們完全不知道自己人在那裡;到了展館前,甚至是弄不清入口在哪裡,即便我們手上握有floor guide,老實說也沒有什麼作用可言。

當然我不太確定在國外看設計展是不是也會有這樣的狀況?再者通常展場只要大過一千坪以上,通常標示再怎麼清楚,還是會很容易被淹沒,等我找一天請年假去好好逛完再來評論也不遲。

但我其實比較不能理解的是除了台灣廠商有在自己的展區有可以解說的工作人員之外,各館的專業導覽與解說人員少得可憐。比方在二樓展館的「妙法自然」就沒有聽到有人導覽關於董陽孜老師這次的概念,也沒人介紹董老師或是參展設計師;就通通是要觀展的老百姓(如我)擠到小小的簡介前面去找(而且我還沒有看到有董老師的簡介,是真的所有的人都認識董老師嗎?)展覽的展品非常多,也沒有看到有導覽(連耳機都沒得租!)只見身邊每個人拿起相機拼命拍,說真的,就算是知道型體,不知道概念和源頭還是沒用啊!這樣的展在某種程度上真的就是沒有知識性啊!

當然我也不能苛求太多,畢竟這是一個免費的展,而且我不用出國就能看到這麼多有趣的產品,其實應該要感到很滿足。但我總覺得做為一個國際性的展覽不應該只有這樣,有些細節,我相信是可以做得更好(而且還可以有點營收,比方租語音導覽。);某種程度上或許可以看出其實台灣的公家單位並不是真的知道要怎麼發展設計這個產業。

今天進度:展場一半,下週繼續努力。

In My Opinion:關於「愛心商品」

英國社會企業體驗:FIFTEEN RESTAURANT、BELU WATER、BIG ISSUE與THE GUARDIAN ——By 李怡志
原文出處:http://blog.richyli.com/?p=896
這間Fifteen Restaurant(十五餐廳)距離飯店也不遠,所以在台灣也先透過OpenTable訂好位,然後找了一堆人一起去體驗。在英國體驗社會企業的共同感覺,就是產品絕對不粗糙、低俗,絕對跟台灣人傳統想像的「慈善產品」、「義賣品」、「拜託幫幫我買一下產品」差很多。這些社會企業呈現的等級與產品、服務內容,從價格到外觀,最起碼都是中上水準。Fifteen餐廳就是其中的表率之一。


In My Opinion
大家都會說給他魚吃不如教他釣魚;喜憨兒的點心或便當卻總是賣得很辛苦(但是明明很好吃);心路基金會那些可憐的孩子燙衣服也燙得很認真,但是撐不下去就是撐不下去。當孩子會釣魚時,又有多少人和他們買魚呢?
又,路上叫賣的愛心產品我個人實在買不下去;我必須說,愛心產品也是產品,做為一項產品,就是應該要發揮它應有的功能,而且一定要安全;這是基本道德。問題是,路上賣的這些產品連最基本的堪用都稱不上,為什麼人們的愛心要這樣被蹧踏?
窮困和殘缺不可恥,可恥的是濫用人們的惻隱之心。我樂於購買大誌和喜憨兒的產品,路上叫賣的原子筆啦、抹布啦...etc.真的很抱歉,我真的買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