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日 星期日

2011 IDA之我思〈一〉逛設計展也是需要導覽的

台灣在策展這件事上頭最厲害的一點就是不管是什麼展都很有本領把展搞成大拜拜大拜拜沒有什麼不好老實說如果能夠因此聚集人氣讓更多人會去注意到產業的消長或是得到一些知識說真的就是功德圓滿了至於好或不好總都有各自對立的說法做為一個觀眾我能夠做的也不過就認真看展如此而已

看設計展也不是第一年了第一次看設計展是在世貿中心的「新一代設計展」,後來分別在台南蕭壟文化園區、華山與南港市貿等地看過大小不同的設計相關展覽(大概就是包著文創之名或是設計師週之類的),前前後看觀展三年,每次都抱著想知道現在的產品設計走到了哪邊,想看看有什麼新奇好玩的東西;至於展場的空間與動線設計一直是我最不在意的。

真的不在意嗎其實我非常非常地在意。尤其我自己是一個賣場工作者出身的人;即便已經不在賣場工作,還是會在意空間的使用與動線規劃。

松菸和當代藝術館、華山、蕭壟是像的;都是老建築改建,靠著大量的展覽與活動藉以聚集人氣,重新活絡老建築與老園區,某種程度上甚至可以改變地方產業結構。松菸的場地並不比其它園區差,也很有味道;老實說今天看展時,它的空間還真是讓我驚豔,很乾淨也很低調,就像是書中看得到的老學校,不會讓人有壓迫感。當然這也並不代表它完全沒有缺點,不過那都是可以靠簡單的修繕和更完整的標示系統去解決,所以問題不大。

個人非常喜歡蕭壟園區的規劃,題外話,他們家對面小店賣的碗粿好好吃

也或者是因為我對IDA的期望很大,當我與朋友踏入展場一開始便陷入了不知身在何方的夢靨中。松菸的幾棟建築都是都是相當大的,入口建築主體也將會是常設的「台灣設計館」,但當我們離開「台灣設計館」後便開始不知何去何從。人多不是問題,問題是在於我們完全不知道自己人在那裡;到了展館前,甚至是弄不清入口在哪裡,即便我們手上握有floor guide,老實說也沒有什麼作用可言。

當然我不太確定在國外看設計展是不是也會有這樣的狀況?再者通常展場只要大過一千坪以上,通常標示再怎麼清楚,還是會很容易被淹沒,等我找一天請年假去好好逛完再來評論也不遲。

但我其實比較不能理解的是除了台灣廠商有在自己的展區有可以解說的工作人員之外,各館的專業導覽與解說人員少得可憐。比方在二樓展館的「妙法自然」就沒有聽到有人導覽關於董陽孜老師這次的概念,也沒人介紹董老師或是參展設計師;就通通是要觀展的老百姓(如我)擠到小小的簡介前面去找(而且我還沒有看到有董老師的簡介,是真的所有的人都認識董老師嗎?)展覽的展品非常多,也沒有看到有導覽(連耳機都沒得租!)只見身邊每個人拿起相機拼命拍,說真的,就算是知道型體,不知道概念和源頭還是沒用啊!這樣的展在某種程度上真的就是沒有知識性啊!

當然我也不能苛求太多,畢竟這是一個免費的展,而且我不用出國就能看到這麼多有趣的產品,其實應該要感到很滿足。但我總覺得做為一個國際性的展覽不應該只有這樣,有些細節,我相信是可以做得更好(而且還可以有點營收,比方租語音導覽。);某種程度上或許可以看出其實台灣的公家單位並不是真的知道要怎麼發展設計這個產業。

今天進度:展場一半,下週繼續努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