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認知中,記憶是屬於心理學中的一門學科,是一種生物與生俱來的本能,增進記憶能力則是希望自己能夠將所有生活中的零碎片段化零為整,不要丟三落四,甚至讓靈感可以源源不絕而來。如果不是讀了記憶之術,我大概還是把記憶這件是當作是生物性的本能訓練而不是尋求靈感的一種方法,甚至是一門學科看待。
從西賽羅的論雄辯家到佛洛伊德的圖騰與印記〈書中沒有提到這麼近代,卻是我卻不得不注意的領域〉記憶的產生必定有場所與影像,符號則是用來加深記憶的工具;記憶力是可以用訓練加強的一種能力,不管天資好壞與否。記憶術的歷史一如作者在書末所云:「整理記憶方法的歷史曾觸及宗教與倫理的歷史、哲學與心理學的歷史、藝術與文學的歷史、科學方法的歷史。技巧記憶是屬於修辭學的一部份,所以可歸屬為修辭學傳統,記憶是心靈的一種力量,所以應該納入神學。我們一旦細想過這些深遠的相關性,就會覺得,這一趟探索會打開我們觀察西方文化的視野,重新看一些最重要的發展,其實並不覺得意外。」若不是為了探求真理與神性,記憶也僅只會是生理功能,如此而已。唯有記憶,讓普魯斯特憶起了瑪德璉蛋糕的香氣,寫下了追憶似水年華;人們不會在崑劇長生殿的演出時讚嘆那曾經的深情與獨活的悽楚,張愛玲的上海不會讓人們魂牽夢縈…
記憶之於藝術與文學,原來都是生命中的印記,沒有了印記,生命不會有光華。
「記得的事永遠不會忘記,只是一時想不起來而已。」這是我看神隱少女時最深刻的一句台詞。記憶永遠存在人們的心底與腦海,只要找到方法去串連起來,就會永誌不忘。沒有想像就不會有理解,也不可能有記憶;記憶的生成,是因為那是生命中的一部份,總是會想起的。
2009年5月19日 星期二
比多一天,更多---奇想之年
哀慟原來沒有邊際,它來的時候往往無聲無息,是的,一切都如平常一般,然後世界就變了。
有的時候,越是平淡的文字越能感受到心底最深處的哀傷,即便是你早知你該要適應這一切,太陽照常升起,生活依舊忙碌,但失去的再也回不來。沒有人知道這一切是如何發生,你平靜地敘述著這一切。冷靜的當事人。但天知道妳要用多少力氣假裝自己可以過得很好?收鞋的那時,翻動字典的那時,更換電話留言的那時,你一次一次地問自己,如果他回來了怎麼辦?你們是如此親近,直到死亡拆散了妳們的家庭,妳從回憶的碎片之中重組自己的餘生。
閤上書,我總忍不住想起蘇軾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悽涼。」是呀,時間可以沖淡痛楚,但是不可能遺忘。可有一種愛情真能愛到一生一世呢?承諾一生一世原來就不可能成真。就像在愛情中承諾對方永遠幸福快樂,一生一世就是一種悖論一樣。原來生命就有結束的一刻,有什麼能夠比在仍然深愛對方而卻又失去對方來得痛呢?若承諾了幸福快樂,那麼當面對生離死別,有誰能夠假裝自己依然快樂;而當承諾一生一世,卻沒人能夠保證在活著的每一天都能如當下一般。I love you more than even one more day.當我看著妳筆下的奇思異想,我想起了妳改編丈夫作品的電影「因為你愛過我」的一切情節,勞勃瑞福與蜜雪兒菲佛的所有台詞哪一處能不見到妳們兩人深刻的一切呢?生命原來就是寫不完的一本書,每一處每一個當下都是。
「把他帶回來。」如果生命中注定要失去些什麼,我可有力量做到這件事?或是說我只能袖手,只能在餘生中不斷追憶?而若一切僅能在記憶中擁有,那麼就讓我永遠記著這句I love you more than even one more day.我愛妳比多一天,更多。
有的時候,越是平淡的文字越能感受到心底最深處的哀傷,即便是你早知你該要適應這一切,太陽照常升起,生活依舊忙碌,但失去的再也回不來。沒有人知道這一切是如何發生,你平靜地敘述著這一切。冷靜的當事人。但天知道妳要用多少力氣假裝自己可以過得很好?收鞋的那時,翻動字典的那時,更換電話留言的那時,你一次一次地問自己,如果他回來了怎麼辦?你們是如此親近,直到死亡拆散了妳們的家庭,妳從回憶的碎片之中重組自己的餘生。
閤上書,我總忍不住想起蘇軾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悽涼。」是呀,時間可以沖淡痛楚,但是不可能遺忘。可有一種愛情真能愛到一生一世呢?承諾一生一世原來就不可能成真。就像在愛情中承諾對方永遠幸福快樂,一生一世就是一種悖論一樣。原來生命就有結束的一刻,有什麼能夠比在仍然深愛對方而卻又失去對方來得痛呢?若承諾了幸福快樂,那麼當面對生離死別,有誰能夠假裝自己依然快樂;而當承諾一生一世,卻沒人能夠保證在活著的每一天都能如當下一般。I love you more than even one more day.當我看著妳筆下的奇思異想,我想起了妳改編丈夫作品的電影「因為你愛過我」的一切情節,勞勃瑞福與蜜雪兒菲佛的所有台詞哪一處能不見到妳們兩人深刻的一切呢?生命原來就是寫不完的一本書,每一處每一個當下都是。
「把他帶回來。」如果生命中注定要失去些什麼,我可有力量做到這件事?或是說我只能袖手,只能在餘生中不斷追憶?而若一切僅能在記憶中擁有,那麼就讓我永遠記著這句I love you more than even one more day.我愛妳比多一天,更多。
融入顧客情境才是難事呀
今年過年我在7-11訂了佛跳牆,原因無他,家中只有三個人圍爐,真要做菜,只怕剩的菜丟了更浪費,另一方面,家人也忙,若是要再費心準備年菜,恐怕做完菜也沒人有心吃了;我不得不說…有7-11真好。
現在那個台北人能不說這句話呢?半夜餓了,有大亨堡、關東煮可以吃,電話費快到期了,直接走到收銀台就能代收了;當然還有宅急便、網路購物取貨…每當到了一個不認識的地方,看到了7-11就安心了不少,原來便利商店帶給人的再也不只是便利。當門一開,一聲叮咚,一聲「歡迎光臨」你知道,此時此刻一切是如此熟悉,根本無需擔心陌生所帶來的不安感。
很多時候就像一句廣告詞:「有心,最重要。」生活是這樣,開一家店是這樣,經營一個企業也是這樣。大家一定都知道7-11有多麼強大的物流系統、多麼完備的pos系統、甚至比誰都還要多的店面。維持品牌這些當然都是正加分,流程簡化了,系統與後勤支援的強化,作業品質要提高自然不是難事…事實上最困難的永遠是改變,及自省的能力,誠如費曼說的:「作實驗,應把一切可能推翻這個實驗的東西納入報告,而不是單把你認為對的部份提出。」沒有人是不怕麻煩的,但也沒有安於現況的顧客,做一家店,經營一家企業當然不可能是只做自己高興就好,而是還能不能夠讓顧客更高興!經營,怎會是安於現況呢?
當然7-11絕對是個標竿企業,不管是營收也好或是經營績效也罷,無一不能夠在各個管理系所課堂上做為個案研究的優秀範例。但對我來說,最讓我感受深刻的還是勇敢嘗試不同的一切及永遠思考顧客需要的一切;當「便利」兩個字發揮到最極致時,怎能不承認自己的生活已經少不了便利商店呢?
然而回過頭來,我的顧客的閱讀生活是否仍是非我不可呢?還是非我不可的優勢早已在我自己的原地踏步中流失了呢?通路的轉移只是一個現象,而這個現象的背後卻在提醒著我,是不是,我早已經跟不上我的顧客了?還是,我根本就忘記了顧客,反倒認為是顧客已經不再在乎我了?最讓我害怕的是,原來並不是我沒有參與變革的機會,而是我沒有勇氣面對我自己的不足。
現在那個台北人能不說這句話呢?半夜餓了,有大亨堡、關東煮可以吃,電話費快到期了,直接走到收銀台就能代收了;當然還有宅急便、網路購物取貨…每當到了一個不認識的地方,看到了7-11就安心了不少,原來便利商店帶給人的再也不只是便利。當門一開,一聲叮咚,一聲「歡迎光臨」你知道,此時此刻一切是如此熟悉,根本無需擔心陌生所帶來的不安感。
很多時候就像一句廣告詞:「有心,最重要。」生活是這樣,開一家店是這樣,經營一個企業也是這樣。大家一定都知道7-11有多麼強大的物流系統、多麼完備的pos系統、甚至比誰都還要多的店面。維持品牌這些當然都是正加分,流程簡化了,系統與後勤支援的強化,作業品質要提高自然不是難事…事實上最困難的永遠是改變,及自省的能力,誠如費曼說的:「作實驗,應把一切可能推翻這個實驗的東西納入報告,而不是單把你認為對的部份提出。」沒有人是不怕麻煩的,但也沒有安於現況的顧客,做一家店,經營一家企業當然不可能是只做自己高興就好,而是還能不能夠讓顧客更高興!經營,怎會是安於現況呢?
當然7-11絕對是個標竿企業,不管是營收也好或是經營績效也罷,無一不能夠在各個管理系所課堂上做為個案研究的優秀範例。但對我來說,最讓我感受深刻的還是勇敢嘗試不同的一切及永遠思考顧客需要的一切;當「便利」兩個字發揮到最極致時,怎能不承認自己的生活已經少不了便利商店呢?
然而回過頭來,我的顧客的閱讀生活是否仍是非我不可呢?還是非我不可的優勢早已在我自己的原地踏步中流失了呢?通路的轉移只是一個現象,而這個現象的背後卻在提醒著我,是不是,我早已經跟不上我的顧客了?還是,我根本就忘記了顧客,反倒認為是顧客已經不再在乎我了?最讓我害怕的是,原來並不是我沒有參與變革的機會,而是我沒有勇氣面對我自己的不足。
健康的生活也很困難.....
如果不是登琪的強力推薦,我大概是不會看《不生病的生活》吧!並不是說我不信任專業,而是我很難想像,當所有的書都在教你如何活得健康的時候,這本書和其它書能夠有什麼不一樣。
雖然還沒到蕭芳芳女士當年得金馬獎影后說的感言:「女人一過了四十,就什麼都往下搭了。」但才剛過完年,就覺得自己腫了一圈,而我的腫,我想男友應該是要負起部份責任的…總覺得自己似乎是因為安逸了,腰圍也跟著粗了。我當然不能夠很不負責任地說全是因為談戀愛,為了陪對方吃飯或是閒逛總忍不住在路上就買起了零食和飲料才導致今天的哀號,重點應該還是在生活習慣上的改變與縱容,所以身材也總會跟著走樣。身材走樣是一回事,健不健康又是另一回事。但如果根據書中醫生所提出的一些觀察與見解看來,即便我沒有談戀愛,我的生活一樣不健康,當然一樣是會生病的。(在p.208中指出罹患乳癌的人很多人都愛喝咖啡,經常食用乳製品,喜歡肉類…即使未患乳癌,也有不少人出現乳腺症的症狀…我是不吃乳製品啦,可是咖啡怎可能戒得掉呢?)
只是老實說,誰不生病呢?除了生理上可見的一切之外,又有誰能保證在精神上是完全健康無虞的呢?健康原本就是身心合一的,少了任一端都不行不是嗎?其實到了書末,仍在探討生命與土地,生活的所有關係。吃得好,睡得好才能活得好。其實這道理早八百年前就有人知道了,但知道是一回事,做到又是另一回事了。
與其說要有什麼心得,倒不如說是藉由這本書來檢視我自己的生活態度。每天早上我總是拖拖拉拉地爬下床,睡前又總是放不下手邊的書,而我的挑食早已是眾所皆知的難搞,這樣的一個人怎麼說都不可能是健康的。只是為了要擁有健康的身體,就必定要放棄可以快樂的一切嗎?
醫生說了這麼一段話:「人類還有一個能讓趨疲轉向甦醒再生的力量,即是精神力。」看來我似乎能理解為什麼有人可以一輩子抽菸,最後還是活得很長很快樂了。(這可不可以當做是我不戒咖啡的藉口?)
雖然還沒到蕭芳芳女士當年得金馬獎影后說的感言:「女人一過了四十,就什麼都往下搭了。」但才剛過完年,就覺得自己腫了一圈,而我的腫,我想男友應該是要負起部份責任的…總覺得自己似乎是因為安逸了,腰圍也跟著粗了。我當然不能夠很不負責任地說全是因為談戀愛,為了陪對方吃飯或是閒逛總忍不住在路上就買起了零食和飲料才導致今天的哀號,重點應該還是在生活習慣上的改變與縱容,所以身材也總會跟著走樣。身材走樣是一回事,健不健康又是另一回事。但如果根據書中醫生所提出的一些觀察與見解看來,即便我沒有談戀愛,我的生活一樣不健康,當然一樣是會生病的。(在p.208中指出罹患乳癌的人很多人都愛喝咖啡,經常食用乳製品,喜歡肉類…即使未患乳癌,也有不少人出現乳腺症的症狀…我是不吃乳製品啦,可是咖啡怎可能戒得掉呢?)
只是老實說,誰不生病呢?除了生理上可見的一切之外,又有誰能保證在精神上是完全健康無虞的呢?健康原本就是身心合一的,少了任一端都不行不是嗎?其實到了書末,仍在探討生命與土地,生活的所有關係。吃得好,睡得好才能活得好。其實這道理早八百年前就有人知道了,但知道是一回事,做到又是另一回事了。
與其說要有什麼心得,倒不如說是藉由這本書來檢視我自己的生活態度。每天早上我總是拖拖拉拉地爬下床,睡前又總是放不下手邊的書,而我的挑食早已是眾所皆知的難搞,這樣的一個人怎麼說都不可能是健康的。只是為了要擁有健康的身體,就必定要放棄可以快樂的一切嗎?
醫生說了這麼一段話:「人類還有一個能讓趨疲轉向甦醒再生的力量,即是精神力。」看來我似乎能理解為什麼有人可以一輩子抽菸,最後還是活得很長很快樂了。(這可不可以當做是我不戒咖啡的藉口?)
丈量世界也丈量生命
因為未知的一切太多,而生命又極其短暫,所以只能用各種方法去探求,去確認去測量一切。兩個曾經在不同領域中發光發熱的熟男相遇,註定就該碰撞出些什麼來,這個什麼,某方面來說也是讀小說的人想要去找的一些什麼;我只能說,很妙。
至少對我來說,我的確也是在閱讀的領域中去探索一些生命中未知的領域,而一本又一本的書幫我打開了一扇又一扇的窗,但對於知識的渴求未曾稍減。我也承認我對探索知識這件事的熱情並不可能如書中的洪堡和高斯,雖然是不同領域的兩人,但他們的生命卻因為有了探索有了測量而開始發光。而小說家在說著這個故事時,兩個熟男回顧自己或是對方的生命時,都有各自不同的體認和體會,人不就是這樣才算真正活過嗎?
又或者是說,人活著是在尋求些什麼呢?
關鍵是選擇用何種方式活著吧。我想。
每個人面對生活都可以有自己的看法,活著除了需要熱情也需要一些原因才能夠過下去。高斯的生命讓我想起了張愛玲阿姨那成名要趁早的感嘆,洪堡的生命卻又是充滿驚嘆號的遊歷,儘管到老,可能都要面臨到白髮蒼蒼齒牙動搖,儘管都要為五斗米折腰,但至少生命中曾經有過燦爛,也從不後悔。我多麼羨慕這樣的人生。
非要說讀完這本小說有什麼樣的心得,我想就是這樣吧:學著好好地過生活,認真地思考生命中的一切。丈量世界的背後,丈量的也是自己的生命。
至少對我來說,我的確也是在閱讀的領域中去探索一些生命中未知的領域,而一本又一本的書幫我打開了一扇又一扇的窗,但對於知識的渴求未曾稍減。我也承認我對探索知識這件事的熱情並不可能如書中的洪堡和高斯,雖然是不同領域的兩人,但他們的生命卻因為有了探索有了測量而開始發光。而小說家在說著這個故事時,兩個熟男回顧自己或是對方的生命時,都有各自不同的體認和體會,人不就是這樣才算真正活過嗎?
又或者是說,人活著是在尋求些什麼呢?
關鍵是選擇用何種方式活著吧。我想。
每個人面對生活都可以有自己的看法,活著除了需要熱情也需要一些原因才能夠過下去。高斯的生命讓我想起了張愛玲阿姨那成名要趁早的感嘆,洪堡的生命卻又是充滿驚嘆號的遊歷,儘管到老,可能都要面臨到白髮蒼蒼齒牙動搖,儘管都要為五斗米折腰,但至少生命中曾經有過燦爛,也從不後悔。我多麼羨慕這樣的人生。
非要說讀完這本小說有什麼樣的心得,我想就是這樣吧:學著好好地過生活,認真地思考生命中的一切。丈量世界的背後,丈量的也是自己的生命。
不堪的告白與無力的控訴
腳上蹬著New Balance的鞋,穿著Guess的牛仔褲,手上拿著Starbucks的咖啡。不管我願不願意承認,或是說願不願意認同,我的身邊充滿著從美國來的一切。而另一方面我卻開始懷疑,是不是因為已經習慣了這一切,所以我把資本主義認定是一種理所當然的事。
很多年前曾翻過流氓國家,內容寫些什麼我已不甚記得,只約略記得是在談美國的霸權政治;直到這幾天看了經濟殺手的告白,突然開始問自己,我們是不是也是霸權主義的幫兇?或者說,介由援助,我們是不是也在向一些弱小國家進行著無形的勒索,只為了達到某些政府期望能夠得到的一切?我不能欺騙自己,當我看完這一本書時,我憎恨人們的貪婪,因為貪婪的慾念導至於萬劫不覆,而最後付出代價的往往是無知的老百姓。
當然每個人都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權利,誰不喜歡吃得好睡得好?所謂美好生活的定義卻又那麼的不同,但最終無非是期望能得到內心深處的平靜與喜悅。我們一度以為更多的衣服,更好的車,更大的房子…就可以滿足我們的欲望,但若是一切如此單純,為何世上仍充滿了爭奪資源的戰亂?
憎恨一向其來有自。當飛機撞上世貿中心那一刻,有多少人惋惜葬身在其中的精英份子,而所有穆斯林似乎都成了萬惡不赦的大壞蛋;卻沒有人聽到在更南方的厄瓜多爾人民因為清償不起國債,而被迫遠離家園,甚至親眼看著熟知的一切毀滅在眼前。中南美洲人民的性命與世貿中心的受難者的生命價值可有不同呢?還是說因為股價可以代表一個人的價值,所以窮困的一方活該不能夠翻身,除非債務還清,否則只得任人宰割。我又想起兩年前看的軍火之王,片末伊森霍克與尼可拉斯凱吉那最精彩的對手戲:你以為只有我會賣軍火給這些獨裁者嗎?其實最大的軍火商是我們的政府,但偶爾有些交易還是需要像我們這樣跑單幫的角色出面完成…人們利己的貪婪與執念就是墮落的溫床,不管我們認不認可這一切,但就某些角度來說,沒有人可以說在這過程中自己是清白的。
讀這樣一本自白是苦澀的,不是因為良知與認知的一切有所衝突而已,而是一種你早就知道這一切,但也僅限於知道這一切,而所能給予的幫助有限之外,更痛苦的是被剝奪的善意與無意中成為其中一名幫兇。有意犯罪的人並不會感受到自己的罪惡,這世界是否將為憎恨與誤解淹沒?這個問題我不敢問,也不敢乞求能有所回答。
很多年前曾翻過流氓國家,內容寫些什麼我已不甚記得,只約略記得是在談美國的霸權政治;直到這幾天看了經濟殺手的告白,突然開始問自己,我們是不是也是霸權主義的幫兇?或者說,介由援助,我們是不是也在向一些弱小國家進行著無形的勒索,只為了達到某些政府期望能夠得到的一切?我不能欺騙自己,當我看完這一本書時,我憎恨人們的貪婪,因為貪婪的慾念導至於萬劫不覆,而最後付出代價的往往是無知的老百姓。
當然每個人都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權利,誰不喜歡吃得好睡得好?所謂美好生活的定義卻又那麼的不同,但最終無非是期望能得到內心深處的平靜與喜悅。我們一度以為更多的衣服,更好的車,更大的房子…就可以滿足我們的欲望,但若是一切如此單純,為何世上仍充滿了爭奪資源的戰亂?
憎恨一向其來有自。當飛機撞上世貿中心那一刻,有多少人惋惜葬身在其中的精英份子,而所有穆斯林似乎都成了萬惡不赦的大壞蛋;卻沒有人聽到在更南方的厄瓜多爾人民因為清償不起國債,而被迫遠離家園,甚至親眼看著熟知的一切毀滅在眼前。中南美洲人民的性命與世貿中心的受難者的生命價值可有不同呢?還是說因為股價可以代表一個人的價值,所以窮困的一方活該不能夠翻身,除非債務還清,否則只得任人宰割。我又想起兩年前看的軍火之王,片末伊森霍克與尼可拉斯凱吉那最精彩的對手戲:你以為只有我會賣軍火給這些獨裁者嗎?其實最大的軍火商是我們的政府,但偶爾有些交易還是需要像我們這樣跑單幫的角色出面完成…人們利己的貪婪與執念就是墮落的溫床,不管我們認不認可這一切,但就某些角度來說,沒有人可以說在這過程中自己是清白的。
讀這樣一本自白是苦澀的,不是因為良知與認知的一切有所衝突而已,而是一種你早就知道這一切,但也僅限於知道這一切,而所能給予的幫助有限之外,更痛苦的是被剝奪的善意與無意中成為其中一名幫兇。有意犯罪的人並不會感受到自己的罪惡,這世界是否將為憎恨與誤解淹沒?這個問題我不敢問,也不敢乞求能有所回答。
一刀未剪的童年
有的時候,童年的記憶會比想像中來的更加荒謬,而荒謬的是我們竟都這樣渡過了。
每個人都曾經歷過那一段,在對成人的世界還處於一無所知的狀態下,就要放下手上的玩具,開始面對自己從未想過的問題,然而所有面對到的問題竟都是無解,能做的只有等待,時間自然會給自己一個解答;這個解答不管喜歡或厭惡,他終究是會發生的。生活中佈滿恐懼的地雷,一不小心就要引爆的。
是因為無助嗎?也或許是因為身旁就有憂鬱症的友人與家人,我能夠體會那種情緒發作時的無助感。當然沒有人願意承受情緒,所有的情感都該要有出口的,不管是由眼淚流出,或是由聲音帶出,不可能是任由它放在心中獨自消化承受。然而暴烈的吐露就是好方法嗎?我當然不能夠認同書中的醫生用的手法,更甚者,約莫看到一半就可猜出他對病患所做的行為,我很明白這只是用他的專業在迫害著病人的健康,病人對他全心的信賴呀!
也或許是我的反應過於激烈吧,我原以為初戀都是純然的美好,不管結果為何,總是那樣很單純地愛著一個人。當看著主角對情人的折磨,我一度以為我看到了Lolita的同志版,或者說,當身體體驗過性愛之後,性愛本身帶來的衝擊與感受蓋過了最初愛上這個人的理由,而當彼此的身體越熟悉,越能帶給對方歡愉,卻發現彼此不能夠在心靈上再有更多共鳴,於是性愛成了一種懲罰。然而十三歲的戀愛卻有著三十歲的滄桑感時,又怎不教人心驚呢?
十三歲的我在做些什麼呢?月經在十五歲那年才來,我的身體仍處於童年的狀態;我的肩上已扛起了草綠色的書包;在我還來不及思考何謂成長的時候,轉瞬間我已被當成一個要做決定的大人看待。每個人的經歷都有所不同,正常與否,回頭再看時也不敢那樣的肯定了。這世上可有正常的童年呢?我突然憶起侯文詠先生在離島醫生中所說的一句:「荒謬的事情背後都有其意義。」
每個人都曾經歷過那一段,在對成人的世界還處於一無所知的狀態下,就要放下手上的玩具,開始面對自己從未想過的問題,然而所有面對到的問題竟都是無解,能做的只有等待,時間自然會給自己一個解答;這個解答不管喜歡或厭惡,他終究是會發生的。生活中佈滿恐懼的地雷,一不小心就要引爆的。
是因為無助嗎?也或許是因為身旁就有憂鬱症的友人與家人,我能夠體會那種情緒發作時的無助感。當然沒有人願意承受情緒,所有的情感都該要有出口的,不管是由眼淚流出,或是由聲音帶出,不可能是任由它放在心中獨自消化承受。然而暴烈的吐露就是好方法嗎?我當然不能夠認同書中的醫生用的手法,更甚者,約莫看到一半就可猜出他對病患所做的行為,我很明白這只是用他的專業在迫害著病人的健康,病人對他全心的信賴呀!
也或許是我的反應過於激烈吧,我原以為初戀都是純然的美好,不管結果為何,總是那樣很單純地愛著一個人。當看著主角對情人的折磨,我一度以為我看到了Lolita的同志版,或者說,當身體體驗過性愛之後,性愛本身帶來的衝擊與感受蓋過了最初愛上這個人的理由,而當彼此的身體越熟悉,越能帶給對方歡愉,卻發現彼此不能夠在心靈上再有更多共鳴,於是性愛成了一種懲罰。然而十三歲的戀愛卻有著三十歲的滄桑感時,又怎不教人心驚呢?
十三歲的我在做些什麼呢?月經在十五歲那年才來,我的身體仍處於童年的狀態;我的肩上已扛起了草綠色的書包;在我還來不及思考何謂成長的時候,轉瞬間我已被當成一個要做決定的大人看待。每個人的經歷都有所不同,正常與否,回頭再看時也不敢那樣的肯定了。這世上可有正常的童年呢?我突然憶起侯文詠先生在離島醫生中所說的一句:「荒謬的事情背後都有其意義。」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