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8日 星期三

《500》告訴我的事:圓仔也不是誰都能搓的


在充滿罪惡的城市〈也可適用國度、社會甚或是星球〉,你如何維持你的人格正直?特別是,其實你也曾經是個罪犯,現在也算持續在犯罪的狀況。或許,《九品芝蔴官》中包龍星父親的遺言就是給麥克‧福特最好的建議:「貪官奸,清官要更奸。」,至於惡人會做些什麼,麥克‧福特基本上都清楚,也可以說他根本就能做得很完美。華府政客的偷拐搶騙,哪招他沒在街頭玩過?只不過他後來頂著哈佛法學院光環,遊走於華府政客之間。

基本上,《500》根本就是為了拍成電影而寫成的小說,情節大約是《九品芝蔴官》和《全民公敵》的混合版。不管是在美國或是在台灣,政治向來是人人可談,卻是人人不見得理解其中的真實運作模式,政治人物與財團間的利益糾葛時有所聞,卻也不是誰都有本領查到其中的真正內幕。我不太確定台灣是不是有一個像戴維斯集團那樣的機構,但用「搓圓仔」來形容戴維斯集團的核心業務之一,我想應該相去不遠。政治人物也是人,只要是人,就一定有些弱點,只要能夠掌握住弱點的 MICE 原則〈可不是麥肯錫的 MECE 原則〉:金錢〈Money〉、意識型態〈Ideology〉、妥協/脅迫〈compromise/coerce〉、自我〈Ego〉,基本上要操弄並不難。操弄一般小老百姓所能穫得的好處並不多,但被操弄的若是菁英政治人物可就是大問題;但基本上能夠擠進華府也不是省油的燈,或多或少也能理解對方的企圖,釋出一點小弱點去換取一些資源也不是不可能。可以這麼說吧,這樣的狀況絕對不只出現在華府,在商場上,這樣的事情更是層出不窮;用財團的錢去換得對財團有利的法規,政客則用從財團那裡拿到的資源去換去更多的選票或是政治資源,於是上下交相賊,金錢與權勢的糾葛再也無人能解。

這倒也不是說,從政的人全部都是壞人,只是我們大多時候都忘記了,所謂的精英並不一定是生長在多數人如你我所踩的地表之上,他們許多人並沒有用一個月僅止兩三萬元卻要想辦法在台北討生活的日子,更少人有過做家庭代工的童年紀憶;他們對於生活的知識來自於他人會為精英打點完成,從街頭一路拼進華府〈或是任何政府〉的人畢竟太少,面對金錢與權勢仍能始終如一無所畏懼的人更少。當然這不能夠成為犯罪的藉口,不對的事情就是不對,即便理由再怎麼漂亮,讓老百姓或甚至是整個國家因為你的行為而遭受到傷害就是不對的。麥克‧福特大約就是這個關卡過不去,最後才會讓自己困在進退維谷的險境。題外話,我總覺得應該要讓 Robert De Niro 來演戴維斯,才能把那股子深沉城府給演出來,至於麥克‧福特誰來演,我還真沒什麼意見,Christian Bale、Bradley Cooper 或是 James Franco 都是好人選,應該也都可以演出戲味來。〈唔,硬要我選的話,我應該是會選 James Franco〉

我們真能完全信任政治人物嗎?這是闔上書時的最大疑問。但或許更應該要問的是,何以我們不能夠再信任政治人物?某種程度上是不是也代表著我們自己的不可被信任?圓仔當然不是誰都能夠出面去搓的,但當機會來時,你會願意出去當搓圓仔的那個人嗎?正直地活著,再也不是那麼容易的課題;選擇乾淨地在街頭潦倒,或用髒手握住金錢與權勢,試問,孰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