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4日 星期一

現實的戰役未完

如果不是撐到了最後一刻,我大概會以為《不毛地帶》的結局會和《白色巨塔》差不多;也應該說山崎豐子阿姨的作品從來未曾讓人失望過,即使總要花上多一倍的力氣與時間,卻仍然教人到了最後一刻仍然神經緊繃,摒息以待。

壹岐正大概是我接觸過山崎豐子阿姨小說中個性第二好的男主角(個人覺得個性最好的莫過於白色巨塔中的里見脩二。)也或者說這和角色的設定也有關係。壹崎十三、四歲就進了幼校,可以說是他的人格是從鐵血教育中養成,在那個時代那樣的環境下,不難想見需要有多強的意志與責任感才能夠存活,更別說是得熬過那漫長的十一年流放歲月。但超人意志的另一個代名詞就是悶;壹崎或許不是個性最好的男主角,但他愛家、忠誠、有理想也取代不了一個事實他的個性絕對是山崎阿姨筆下個性最沉悶的男主角。做為一位讀者與觀眾當然會喜歡看硬底子演員或者是好作家筆下角色的內心戲,但若是現實生活中需要天天看人演內心戲,只怕人人都會覺得悶吧!身為主角,壹崎的話真的不多,也因為他的沉默自持與週圍的喧囂成為反差,這個故事因此顯得萬分精彩;若是他的表現和《花暖簾》裡的老闆一樣,恐怕我很快就會把書給扔了吧!

日本在戰後的經濟起飛改變了全世界,從原先只能夠輸出紡織品、小家電;到後來的電玩、日劇、動漫成了二十世紀的奇蹟(而這個奇蹟能否重現,全球也等著看。)這些奇蹟的創造是由一群企業戰士打出來的。在他們心中工作重於一切,所以他們犧牲了健康(書中的角色後來不是心臟病、高血壓、就是搞到血尿、胃潰瘍)錯過了家庭(壹崎父子到了最後也還是沒有完全和解父子個性還真是一個樣。)只為了成就公司的成長與一個不切實際的「過更好的日子」。我不知道這一切究竟值不值得;但我們都清楚這一代的草食男現象是前一代父執輩的缺席與泡沫經濟後所帶來的生存不安所養成的。草食男並沒有那種決絕,也少了那股子的壓抑,換句話說就是也沒有什麼不好;但正值三十多歲在職場衝撞的我,不也是這一代的企業戰士?只是我們這一代的拼搏;領域從實體空間一路打到網際網路,面對對岸的崛起與害怕被替代的生存不安,只能用盡全力往前闖;深怕一個閃神便要停在原地。身在這一代的停在原地的另一個代名詞便是隨時可替換;比起壹崎還算是為理想而工作,我們的現實顯得有點卑微。

若整個故事只是一個超人的故事,我大概讀完第一冊也就會將它冷凍起來直到有空再拿來看。但它當然不是。扣除掉從六零到八零年代間的國際關係與總體經際敘述,整部小說最動人的還是在於現實與理想的拉扯,職場工作者的私心與掙扎及偶而在各個小角落的小情小愛小小溫情。但最重要的還是『你願意為了工作付出多少代價』?當然這回到了一個更根本的定義問題:『工作之於人的意義究竟是什麼?』扣除掉那些大場面,書中的企業戰士們顯然家庭關係都不怎麼理想。輕則相敬如「冰」、動輒劍拔弩張;等而下之是完全缺席。一將功成萬骨枯,在這個故事裡枯的可不只是骨而已。但我們也不得不承認工作本來就是一種毒品,一種蠱。我們有時痛恨,有時歡愉,永遠患得患失,卻又不一定離得開。仔細想想這就是機會成本,紅子成為偏房,換得的是發揮商業天才的空間;千里選擇悔婚掙來了創作的空間;總體來說沒有誰是完全的贏家或輸家。故事裡每個人都中了成長的毒;貪婪讓理智荒蕪,人心因此成為不毛地帶。

壹岐的人生經歷了三次戰役,許多人終其一生也未必能夠打完一場。或許沒有打完是幸運的,至少不需以命相搏;這場仗並沒有因為壹岐的退場而停歇。咬著牙,現實生活中的我們還在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