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12日 星期日

『神秘森林』裡的關鍵字

維中把『神秘森林』的書稿給了我一個多月,一直到今天才把它結束了。除了自己的怠惰之外,我想應該是因為情緒的起伏讓我沒有辦法一口氣結束;抱著一股豁出去的心情,發誓今天一定要把這書給結束掉,有點莫名奇妙的悲壯心情在裡頭。

前老闆曾不只一次說過我濫情,某種程度上我承認自己是。

很難把這本書當成一本純粹的犯罪小說在看,但如果不從犯罪小說來看,也很難歸類它是何種類型的小說。雖然梗有點老,雖然看不到一半就已經猜到是怎麼回事,但至少也算是一種了結;如果說有什麼遺憾,也許就是結局吧。但同樣在心理上受過傷的人,也許沒有結局也不是什麼壞事;只是難免有點酸楚,有點什麼梗在胸口的。

在整個案子的運行間,處處可以看見每個人在裡頭的困境與期望能夠被療癒的感受。即便一件已經過了追訴期的強暴案,施暴者與受害者始終都還是被折磨著;倖存者的生活也沒有好到哪裡去。如果要我找一個關鍵字來貫穿全書,我想也許是『罪惡感』吧。全世界都知道被傷害的人最不需要聽到的一句話就是:This is no your fault.但若不依靠這句話的力量,所有受害者又會在罪惡感中渡過,天可憐見,一個人要對另一個人施以傷害有時並不需要任何理由的,不是嗎?而青春又是何等殘酷的一件事,犯過的錯總成為一輩子的烙印,卻又那麼雲淡風輕。

另一個關鍵詞也許就是『嫉妒』,關於嫉妒關於瘋狂這世界從來就不曾少過,只是隨著對象別不同,情節或多或少有程度上的不同;輕微一點,也許只是在言語間透露出酸味,嚴重一點,就形成人身攻擊;再嚴重一點就什麼惡行都出現了 。而人終究是會豔羨會嫉妒會心碎,但當它成了犯罪的動機時,值得嗎?我不懂。我當然能理解被忽視的感受,但總覺得作者在描寫兇手的心態時太過平面,以致於忽略了兇手原來也只是個人的那一面。這或許是這陣子一直在讀犯罪小說讀得有點卡卡的原因,好像所有的兇手都不是人了?還是說總是要有一個純粹的犯罪者的存在來承擔所有的錯誤會是比較好的結局?那麼說,受害者就一定全然無罪嗎?或許這也是我對這本小說最大的疑慮所在,受害者都太過無辜了,無辜到讓我又有重回青春期的痛苦錯覺。

有點怪的心情;讀完了它,總覺得心裡那裡空空的;怪在那裡卻又說不上來。但惱火這本書嗎?說不上。仔細想想,還不就是我的多疑與多慮,這世界有什麼事是完美結局呢?幾歲人了,還天真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