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18日 星期五

清潔女工手記

小說之於我們這種普通讀者來說,是在藉由故事進入另一個時空,很難和人解釋「讀這個有什麼用?」;硬要從「實用性」的角度來說,很有可能我們只能說,培養想像力和同理心、CP值最高的休閒活動(從每小時的花費來說,看小說比看電影、探網紅店更便宜)……等。但實際上來說,我們很難量化「幸福」或者「快樂」,這些看是普世性卻又十分個人化的情感體驗。


不管是短篇小說或者長篇小說,其實都是在講述故事,而故事給予我們的衝擊與體驗,往往和字數的長短不一定有正相關,例如芥川龍之介的《地獄變》、張愛玲的《色.戒》或者是莉蒂亞.戴維斯的《幾乎沒有記憶》……等等。有的短篇小說集則是可以將章節重新拆解,作為中篇甚至長篇小說來閱讀,露西亞.柏林的《清潔女工手記》正是這樣的類型。


《清潔女工手記》其實台灣和內地都有出版,分別是聯合文學與新經典出版的。2005年它在美國出版時,露西亞已經過世了十一年之久,但傳奇的褓姆攝影師薇薇安.邁爾不同,薇薇安的作品是從來沒有發表過,但露西亞的作品其實是曾經在197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索爾.貝婁主編的《高貴的野蠻人》雜誌上發表過,她的作品《思鄉》還獲得過美國國家圖書獎,也就是說,在她生前,她在文學界裡還是被看重的,但距離廣為人知仍有一段距離。某種程度上,這可能也與她的生活不安定有關,她有過三段失敗的婚姻,獨力扶養四個孩子,而且還有嚴重的脊椎疾病和酗酒的問題,這些遭遇雖然說滋養了她的寫作,卻也讓她的生活充滿了各種不安定。這部小說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被視為「私小說」,每一篇故事都有她的影子,不管主角是不是她。


《清潔女工手記》出版時,迅速成為了美國書市的暢銷書,有人說這是遲來的榮耀,但實際上,我覺得她之所以能夠引起許多人的注意,是她經歷過的生活危機其實與我們現在在面對的生活危機,本質上沒有太大的差異。當我們在讀她的故事時,我們讀的不僅僅是露西亞的故事,也可能是我們自己的故事。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會酗酒,也不是所有人都會遭受到四分五裂的婚姻與愛情所帶來的痛苦;但這些境遇所帶動的情緒甚至危機感卻是共通的,在資本主義浪潮與網際網路所帶來的身份與訊息焦慮,消極選擇(不選擇、不負責)慢慢成為許多人面對生活的應對之道,這很難單純用對或者不對來看待,就好像露西亞的小說或者她的生活一樣。我們在她的小說中,看見、感受那些危機,然後成為支持我們的另一種庇護所,就像匿名戒酒會那樣。


《清潔女工手記》的每一篇故事可以獨立閱讀,也可拆解為日常、家庭、婚姻與學校四大軸線來重組,既有他人的故事(露西亞視角)、露西亞的生活(他人視角),與露西亞的生活歷史。這些娓娓道來的一切,也許並不是美好,甚至會讓人覺得不適,但我們總能在故事中找到一些甚麼,帶領我們面對著那些不安,讓我們放心流淚,讓我們在結束閱讀時,重新找到面對生活的力量,繼續往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