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來廣州台北幾次,物理距離在某種程度上出現了點錯亂,按理來說是兩座沒有時差的城,偶爾卻讓我有種不知身在何所之感。我不一定是個能夠久居鄉間的人,不管怎說,在城裡住久了,很難習慣出入沒有公共運輸的生活,城市中的就業機會多也是事實,某種程度上還有疏離感,可以把自己隱身在城市的某個角落讓我覺得舒服。很難說清自己對於城市的感覺,愛恨都有,也許愛要多一些。
在深圳與很敬重的前輩閒聊時,她語重心長地說:「在大陸住過一陣子,就會發現台灣並沒有大家說的那麼不好,其實並不需要悲觀。」我不由自主地贊成她的說法。廣州不是不好,儘管自己沒有真正好好走過那座城,在那邊出差的生活如果不是在書店,就是前往不同的辦公室進行會議。第一次見到珠江時,整個人趴到車窗上,地理課本上的名詞出現在自己眼前的那一刻很難不讓人激動;儘管瞭解不深,也不是很適應那邊的飲食,但因為一群很棒的人,我還是蠻喜歡那座城的。書展期間帶著從廣州遠道而來的同事們穿梭在台北與高雄書店,忍不住問了他們:「你們喜歡台北嗎?」每個人都點頭,七嘴八舌地說著喜歡台北的理由;捷運舒服,天氣好,有生活感,資訊取得容易……,聽著他們說著種種好總要讓我從心裡泛出微笑與微微的羞赧,台北的好,也或者說是台灣的好,身在台灣的人不是不知道,但是很多時候我所看到的是一直不斷地被消耗,消耗的人不只政府ヽ政黨ヽ財團ヽ媒體……等等,更多時候是欠缺內省,為抗議而抗議的民粹而導致的無間循環;台灣好,我知道,但真有這麼好嗎?還能夠維持這種好多久?我不知道。
王澍與 Flavio Albaness 在 Domus China 的訪談中分別說了:「真正好的城市是以深思熟慮為基礎的」ヽ「歷史片段要作為新的出發點,而不是清除一切,不是因規劃和重新創造而忘記過去。」深深打動了我,如果說我恨的是什麼,或許就是這幾年下來,感覺不到一座城市的歷史感有關。真正的歷史從來就不是歌舞昇平歲月靜好,我們只能夠從一次又一次的失敗與錯誤中去習得教訓ヽ內省與修正,在過程中去找出最適切的生活態度與方式,如此而已。儘管台灣的土地面積不大,目前經濟狀況也不算很好,但總不需要把自己推落到絕望深淵去,至少,我是這麼相信的。一邊讀著 Domus China《與中國有關: 建築. 設計. 藝術》中那十九篇訪談〈不是每篇都好,老實說,但絕對都在水準之上〉,絕大多數的篇幅都能夠看出建築師對於城市與建築的內省與批判,當然王軍的身份是記者而不是建築師,在台灣有多少記者願意付出心血對於都更這樣一個議題投注那麼多的心力去爬梳歷史脈絡,研究法規,甚至用人類學的方法進行研究,最後提出一份完整的什麼出來?不光是一個都更議題,很多事情也並不全然是記者ヽ學者ヽ政府的責任;生活在城市裡,生活在島上,我們對於自己的土地瞭解多少?身上肩負的責任與義務瞭解多少?對於這座島的一切,我們究竟是理解或者是誤讀?一邊讀著一邊自問,不由得膽顫心驚。
「我們不能只是抱怨,而是需要為城市和建築找到解決方案。有很多可怕的建築,但他們都不如一座危險的城市可怕。」城市如何變得危險?我相信是因為無知而危險,之所以無知很多時候是因為欠缺自覺。無知導致無能,無知永遠比無能更為可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