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27日 星期日

真正的『Think Globally, Act Locally.』

年初某天加班回家的晚上,包包還沒放下,剛倒了水準備要喝時,電視新聞上突然出現了一個畫面,我和我娘看著那個畫面,足足定格了一分鐘,兩個人同時愣住。回到房間洗好澡,我重新上Youtube找了那個連結,這次,我沒有定格,而是狂笑了三分鐘。也因『獨樂樂不如眾樂樂。』馬上分享到FB上,第二天早上鄰座的福克斯老闆打開那個連結,一口水差點沒給噴出來。


最後福克斯老闆是下了這樣的註解:『什麼叫文化交流,什麼叫做文化匯流,什麼叫做現代化,什麼叫做在地化,什麼叫做別忘本、又能肩負現代特色,什麼叫做創意... 看完後,我懂了,開竅了。』我承認那不是什麼太正經的東西,但經過半年後拿到《我愛三太子》時不禁又讓我熱血了起來。


『台灣第一次,全世界都在看。』我真的相信電音三太子為了高雄的城市行銷打了一場漂亮的仗。後來在台北辦的聽奧開幕式固然有其陣仗,當相較於電音三太子的創意仍是略遜一籌。


誰小時候沒去過廟會、看過陣頭的?小時候舊家巷底就是座廟,每年過年或是農曆某些重要的日子總是有著數不清的節目,野台戲(一個座位要十元!)、露天電影,穿插著孩子們最愛的攤販,煮碰糖、烤香腸、炸甜不辣、射飛標、撈金魚、釣蝦很難想像那是在台北生活的光景。陣頭當然是重頭戲之一,總是鑼鼓喧天,炮聲連連;幾次看到在廟中放置的陣頭行當總是不禁發起冷顫,對小學生來說,總是聯想到一個又一個在同學間耳語的鬼故事,或者是兇神惡煞似的工作人員讓孩子們害怕;直到上了國中,搬離了舊家,隨著年歲增長,偶爾想念起在舊家那幾年的生活,但騎著單車回到故地卻找不回當時的感覺,微微有些悵然。這幾年別說陣頭了,就連廟會也再沒怎麼看到了。也不過就二十多年的時間,傳統活動只能在表演場所看到,再也不能夠被接近;也不過就這二十多年的時間,什麼事都變得有距離,什麼都變成歷史,變成了電視節目。



原以為大概就是這樣了,直到世運的開幕讓我重新見識到:『原來可以這樣搞喔!』如果問文創應該怎麼玩?電音三太子應該是個很不錯的標竿。其實一直知道文創不是一個很容易被定位,更別說要能夠預估產值什麼的。文創之所以難,是因為文創這回事絕對不是一天造就的;而是有底蘊,有相對深厚的基礎,再經由一個新的表現型式發展出來。那絕對不會是大家想像到做個什麼產品設計或是畫個什麼東西就能叫文創產品;相對的,文創發展的絕對不是單一產品,而是更多樣化,也更深厚的東西,而且必定和社區營造有極大關聯;這也是當時在讀時突然感到熱血的緣故。



原本沒落的刺繡一條街的再現,不被看好的孩子們重拾了自信,一個又一個的新創舉,卻完全以三太子的精神為本;這不是文創發揮到極致又是什麼?若不是因為三太子信仰早已有其底蘊與故事,這些創意又怎有可能發生?一頁頁翻著書稿,一邊想著他們是如何走過這一段又一段的艱辛;又如何一次又一次地跌破我們的眼鏡,讓我們紛紛以定格,狂笑甚至於讚嘆來向他們致敬?因為三太子,突然覺得當個台客真好!



到底福克斯和我看到了什麼?請看倌自己點下去看就知道了: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RQhXWc85g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