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22日 星期一

Against, then?

前幾個月陪著遠道而來的小客人在台北四處遊玩,十三歲的她有著可愛的笑容與靦靦的細膩。一樣喜歡做點手工,一樣喜歡聽音樂看電影;一路上我們從《真善美》、《孤兒怨》聊到《mamamia》、《Avatar》....她不斷在臨行前提醒我一定要看《Twilight》,承諾了她一定會看;在某天我打開電視很認真看著這部片時,我竟大笑出聲,一發不可收拾。若我是在二十年前看,我相信我的心情必然與她一樣,但很不幸的是經過二十年的世俗污染,再加上幾次的失敗經驗,早就對於『純愛』與『浪漫』不抱希望;生活會讓人變得現實,即便三不五時也會有濫情的時候。

也或許是不抱希望後人就會比較幽默,穿著高跟鞋的理由除了是看起來比較像個大人,也可以是走路可以慢一點,或者是補一下當年轉骨長不夠的身高。開始可以開些無傷大雅的玩笑,也能夠偶爾反唇相譏幾句。對抗風花雪月在這個年代是辛苦的事,即便我厭倦極了那些甜得發膩的專欄,厭倦極了一切可供消費的一切;但想想這個產業能帶來多大的產值啊?房仲業、通訊業、零售業...無一不存在,即便是離婚也有相對應的法律與財務諮商服務。一個人的力量太小,又難以提出足夠有力的證明去反對這一切;可不可以有一天,一天就好,我們不要有任何消費愛情的一切出現?讓愛情回歸私領域,不是如此廉價地赤裸著?不幸的是,這當然是不可能的;當我看到Kipnis的《Against Love》時,突然覺得在地球的另一端多了一位盟友;不覺鬆了口氣,原來不是只有我感到厭煩而已。

當然Kipnis的筆法與選定的題材的確有些微的辛辣,但我們仔細想想,一定會有這樣的場景:『如果你在搜尋,基本上你已經知道答案了,不是嗎?要是這次找不到證據,你會就此罷手嗎?恐怕不會!猜疑是會上癮的,有時候甚至帶來滿足。畢竟正義與你同在,你要對方守住承諾,可惡。你要對方信守那些誓言,你要安全感,當然你也想要愛情─誰不要?要是得不到愛情,遵從也可以;要是什麼都沒有,還可以下最後通牒。』你一定看過類似的歹戲拖棚戲碼,而不幸的是在這樣的爛戲裡,周遭無辜的親朋好友可能會被流彈波及;更不幸的是被自己炸爛的自尊及分不清的情緒(是愛還是不甘心?)最後造成的一連串悲劇。我當然不是幸災樂禍冷嘲熱諷,相對地這都是每一個人可能面對到的誘惑和課題;若連敏銳如西蒙波娃都要語出:『我們不發誓永遠忠誠,但我們的確同意延遲任何分手的可能性,直到我們相識三四十年的永遠的年代。』我們都誤以為社會體制可以用來保障(或延遲)些什麼,但事實從來就不是如此。

我當然還是相信愛情所帶來的美好,(我against的是泛濫的消費)但在投下反對票之後,世界會有什麼改變?又或者剝下了消費面具之後,還有多少人會投下信任票?然後呢?執筊吧!

2010年3月18日 星期四

在消息經濟來臨之前

事情發生在前天,當我意外發現自己的部落格內容被某家電子報廠商未經告知便大剌剌地引用,甚至在該網站上告知可供訂閱;當下我便寫信給對方,請他將該訊息拿掉。我覺得要轉貼或是引用只要說一聲都是可以的,但沒有經過作者授權就要使用作者的工作成果未免過份。當然不是說敝帚自珍(雖然這把掃把也沒很好。)但好歹寫了幾年,如果真的有需要,也是應該坐下來談的才對。

也湊巧前幾天在好友的推薦下讀了《消息經濟來了》,讀完之後雖然不是很完全欣賞這本書,正確來說是這本書其實寫的東西是已經發生,並沒有什麼創新論調,實在算不得是趨勢之作;但卻不得不說這是一本實用的工具書,也應該說是一本簡明版的數位新聞學概論之類的入門書。當然這樣的觀點有點偏頗,對於許多正處於水深火熱的新聞從業人員來說也一定會覺得這個部落客在說什麼風涼話?我又不靠新聞吃飯,這個格的流量也不大;怎能理解新聞業所面臨的轉型之痛呢?所以我想用一個觀眾的心情和來做為一個內容提供者的立場敘述這個不怎麼樣的觀點。

也許就從做為一個觀眾的心情開始說起吧。其實不看電視新聞很久了。不看的原因很簡單,因為新聞很難看,總覺得我看的不是新聞而是肥皂劇。叩應節目就更別提了,沒有觀點只有立場的講者,讓我只覺得看完後像經歷一場災難。要獲得資訊在這個時代早就不是什麼困難的事,沒有電視新聞並不會對我造成困擾。但這並不代表我不需要一個『概要性』的新聞總覽;我還是需要一些這麼概要的東西來決定我是不是要繼續深入該則新聞。我當然贊成『這是個「被找到」比「絕妙內容」還重要的時代』但是當作者在大書特書內容供應者該怎麼適應改變的同時,卻忽略了多數一樣需要大概內容的普通讀者。媒體本身當然需要轉型,但SEO是不是最好的解決方案?我其實不很確定。

再者還是回到內容供應這回事,寫部落格幾年了,90/9/1原則的確是存在的,但經常參與者不代表就是好的提供者或是有意願的提供者。經常參與者之所以會成為經常參與者多數是因為習慣已經養成,但是就內容來說多半還是屬於個人的內容,公共議題並不一定多;雖然多數部落客已經具備了基礎的數位技術能力,但是否人人都真有能力當自己的總編輯?其實我個人持保留態度。同樣地我們也不要忘記,部落格文化的核心之一是分享;部落客們固然樂意分享自己的一切,但並不代表他們願意分享給所有人?又或者是願意被『收買』?如何經紀部落客?這樣的的議題卻沒有被作者提及,這一點也是讓我感到訝異的。我其實贊成『創作有價』的概念,是不是金錢並不那麼絕對;但相對地一定要有最基本的尊重,引用和告知是最基本的,要進行長期合作時,內容提供者的權益如何被維護?彼此如何建立互信關係?編輯的角色又該是什麼?(經過了大半個月的偷懶,我證明了如果沒人盯的話,拖稿其實也沒想像中難....)作者在這個部份也並沒有交代,這也是我對於這本書沒有抱持特別高的評價的原因。

前不久和很尊重的前輩提及了自己的一些想法,他感嘆地說著:『現在的新聞其實很墮落。』我當然相信每一個新聞工作者對於新聞、公平與正義仍抱有期望;但當每一個人都可以是新聞工作者時,我們是否會誠實地報導所有的一切?網路其實是分眾的大眾媒體,在消息經濟來臨之前,我們是否記得伏爾泰的提醒?
Je ne suis pas d'accord avec ce que vous dites, mais je me battrai jusqu'à la mort pour que vous ayez le droit de le dire.縱然我不同意你所說的任何一句但是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2010年3月14日 星期日

機場。旅行。春天就要過了...

常覺得人生就是一處處的風景,有的是自己刻意去找,有的卻是不請自來。也剛巧在此刻發生了一些事,有了些時間和同事們一同出遊,也討論一些更個人的一切。

人一有了時間總會做些平常想做卻不一定會做的事,假期來得突然,還來不及如往年一般安排出國的行程,也還來不及思考下一步,於是我們有了一段又一段的小旅行;我也終於有了時間在一段又一段的轉程路途觀察著週圍的一切,猜想著每一個人的故事。帶著這樣的閒散心情讀狄波頓的書無疑是最恰當的;總也只有狄波頓的筆(或鍵盤)才能夠逼著人重新熟悉我們自以為熟悉的日常,也只有在經過一個又一個的轉運站時幻想每一個路過的故事。

每一次出國,總是要到出國的前一晚才匆忙打包;結束了護照檢驗,走進了航廈的另一頭就算是走進了另一個國度;但在地理位置上仍身在台灣。在機場候機也永遠不會讓人敢到無趣。櫛比麟次的免稅商店中永遠有最新最熱門的時尚商品(而且免稅。),購物中心中的每一位嘴角都是帶著笑意。永遠只記得機場賣的咖啡難喝到爆(我甚至喝過爆米花口味的黑咖啡!),書店中的書少的可怕,但在航廈中卻不會有人挑剔這一切;因為不管是出外或是歸來,至少在航廈中的空間氛圍瀰漫著期待。一如狄波頓所說:『我的筆記本寫滿了各種充滿失落、渴望與其待的故事,留下一個旅人在飛上天空之前的剪影。』機場是個不輸給愛麗絲所夢遊的仙境的奇特空間,又或者是說那是一千零一夜的現代場景;每一個期待都是一個故事,護照上的每一個章都是一個個場景的序幕或終曲。加簽則有點像是安可加演場,直到再度走進回程時的航站大門,故事才算告一段落。我一頁頁讀著的波頓對於第五航站的盛讚、描繪與異想,莫名又湧起想出走的念頭;旅行從來就是一種不被滿足的渴求,走入機場渴求便到了最高點,直到到了目的地後才算暫時被滿足。

我拿出了護照,心想著是不是該在下一段新生活前去一趟澳門;驀地又想起這周末與四月中仍有出遊的暨定行程。玩瘋了的春天,還沒認真做些什麼的三月;邁向三十四歲的春天就要在旅途中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