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9日 星期一

無處不政治,處處皆名堂 《烹飪 菜餚與階級》

在全球各地,多數的廚房是屬於女人的;不管是《巧克力情人》中的娜嘉或蒂塔,又或者是在《金瓶梅》中的孫雪娥,倒也不是廚房的事和男人無關,至少從人類學家的觀察來說便不難發現,其實這一切和沙文主義或女性主義並不一定有什麼正相關,但和人類文明的生產、分配、交易與製作有絕對的正相關。廚房、餐桌與貨架成為權力場,一切事關習俗、禮節、交易及無處不在的權力分配。

食物和權力有什麼關係?或者,我們應該要問這樣一個問題,關於食物和權力之間的關係是什麼?吃飯對我們來說太過容易,但仔細想來也太過艱難的一門學問;困難的並非咀嚼、吞嚥的動作,難的是「吃什麼?」、「怎麼吃?」、「誰來煮?」、「怎麼煮?」「和誰吃?」……無處不政治,處處皆名堂;更別說是什麼菜系、禮儀了。

等等,也不過就吃頓飯而已,哪來這麼多學問?

吃飯當然是門學問,而且這門學問是從人類社會開始運作便開始累積,因為吃,人類的歷史得以延續,在祭祀、戰爭、貿易、遷移,還有十九世紀的工業革命……讓今日全球各地的飲食面貌有了重大的改變,不管是隨處可見的連鎖餐廳(其中包括了速食,也包括了製程與服務流程化的餐廳),在異鄉嫁娶後開的家鄉味餐館,貨架上並列的罐頭和餅乾,藥房裡的奶粉,及市場上隨處就可看見的進口水果……你總能在那其中找到家鄉味,也一定能在那其中嘗到新滋味。台灣當然是個再更特別一點的地方,關於吃,你總是能夠在台灣找到各種不同的可能性。在讀著 Jack Goody《烹飪 菜餚與階級》時的第一個想法是,如果 Goody 來台灣進行同樣的研究,不知會呈現何等光景?

Goody 是不是個饕客,身為讀者的我無從判定;但我唯一篤定的事情是,他吃過的怪東西絕對不會少於 Anthony Michael Bourdain。Goody 去過最多次的迦納對多數台灣人來說,恐怕只有足球隊(2010 年踢進前八強!)、巧克力(嗜食巧克力的人必定不陌生)及對所有非洲國家的刻板印象一般,貧困、落後、戰火連天……。但事實上不只迦納,不少非洲國家與部族都有著自己的歷史與文化,好些文明甚至綿延千年之久(可不是只有埃及而已,全球最窮困的國家-布吉納法索也是千年古國。),與其說他們的農耕技術低落,又或者是從未停歇的戰爭導致於人民生活的落後,還不如說這一切是就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來看他們所獲得的成見。又或者是 Goody 應該也去做過客的貝都因人部落,我們可能不一定會太習慣手抓飯的風味菜,但對他們的「只要膳食的鹽份還存留在人的體內,一個主人對其客人的義務就持續著」(至少在 Goody 書中是這麼寫著的)的景況,就彷彿是我們熟知的大拜拜與流水席的習俗一般〈應該說是有某種程度上的相似〉。一個部族得以生存千年,必定有其生存之道;而每一種生存之道也必定會伴隨著每一個社會的差異,而有著各自的社會階級、宗教信仰……等所形成的習俗或禁忌,當兩種不同文明有所碰撞時,必然會產生一些火花,並不一定是孰優孰劣的二元選擇,這也是 Goody 在提醒我們的問題。

「富過三代,才懂吃飯穿衣」在當代並不一定完全成立,一個孩子可能在不同的環境接受過刺激過後,會養成屬於自己獨有的品味,也可能在某日突然作起了媽媽的「手路菜」,用味道傳承了家族的記憶。我們當然還是不會習慣出現在爸媽「精心安排」的飯局或是尾牙的主桌(人生還有什麼飯局要比尾牙和相親飯更政治的?),偶爾也還是會放縱自己去吃工業食物(就是生產線做出來的那些食物們),關於吃,總是有許多可說的。打開《烹飪 菜餚與階級》吧,這可能會是第一本讓你「胃口大開」、「食指大動」的人類學;而且,是中文的。〈原文一本要價超過 45 USD,買中文真的比較便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