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4日 星期五

To Pay, Or Not To Pay. That is a question.

嚴格說來我是一個蠻無趣的消費者,有些物品一旦用習慣了,便是多年不換;喜歡吃的東西也差不多就那幾樣,喜歡的衣服樣版也就是素色…也或者說是因為生活已經太過複雜了,工作上要做的決策與選擇已經夠多夠複雜了,沒有理由連買件衣服都要想半天吧。

每當我走進任何一個賣場都還是面對到同樣的困惑;每一本書似乎都在呼喊著買我、買我,櫥窗冷凍櫃中光是羊肉爐、薑母鴨…冷凍藥膳至少也是超過二十種。說真的,食物還算好搞定的,最痛苦的莫過於母親與弟弟發生小爭執,夾在中間怎麼說話都不對的痛苦;關於選擇,最辛苦的從來就不是CP值的計算,而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一件物品只要能夠用標價標出,對消費者來說就只有買或不買兩個點。延伸出來的則可能是經濟考量(買得起或買不起?)、實用考量(買來幹嘛用的?)當然免不了的還有價值觀、虛榮心、正義感…等無法量化的元素。You are what you eatingusingwearingeven living.

當我讀著《誰在操縱你的選擇》時不禁思考著:「哪來那麼多事要選?」但當我想起生活中吃、喝、玩、樂要選擇,面對選舉要選擇(儘管你我都不相信選票上的人真有能力實現承諾。)長輩叮嚀結婚對象要選,最常出現的難題是聊天話題也看看場合與對象選;每一天我都在做選擇,也不知道幸或不幸,每一天我也都為自己的選擇付出了大致對等的代價,人生有限,能做的事其實有限,如果每天要花時間在後悔或咒罵上也未免辛苦。專家也因著這樣的市場需求而誕生;值得慶幸的是經過練習後每個人當然都有機會成為某一方面的專家,決策時間變短,做錯的事變少,效率也變更高。我們之所以依賴專業,是因為我們並不想要花費更多的成本去做一個決定;所以我們看電影選導演,看書挑作者,買化妝品我們去挖Fashion guide的試用文…

但問題是不是什麼事情都這麼容易找到答案,你我也都清楚每一個選擇背後的成因往往比想像中複雜,或許我們可以說,那個複雜的成因就是因為文化二字吧。文化本身就是一個複雜的存在,我們所生活的台灣更是;我們的思想號稱開放,但你我也清楚同志的生活圈一旦離開淡水河就不是那麼容易被包容。我們的生活號稱富裕,但你我也知道之所以生育率降到低點經濟因素其實佔了大宗。有些事情我們說沒得選擇,其實也並不是沒有得選,而是我們願不願意承擔代價?關於代價也往往不是價碼的問題,多數是自尊、立場、傳統。在溝通不良後,我們的衝撞讓彼此都受傷;若是選擇退讓,我們卻總會在日後想起時因後悔而痛苦萬分,代價更高。很多事情就是這樣的循環,掙脫與否從來就不是那麼簡單。

我常想,是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應該標個價碼,讓我們在做選擇時可以更簡單一些;在暫時無力負擔時也還有個努力的目標或者是能夠找到一個CP值相當的替代品。但誰能夠來標這個價碼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