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9日 星期日

On Line or Off line? That is a question.

在廣州住處附近的麥當勞配著早餐讀完”Alone Together”最後一章時,發現自己再度流下眼淚。如果這是一本摧人心肝的小說,或許我不會哭這麼多次,從成都機場返程的路上,幾個臨睡的晚上,一回又一回。

很難說清楚自己對網際網路的感覺,也許是又愛又恨吧。

開始接觸網路是從聊天室和email開始,我的虛擬化身並不存在聊天室或是論壇太久,一方面網路上有太多東西足以讓我目眩神迷,另一方面,更加吸引我的是在MSN上與朋友們的互動,不管是工作上的討論或是生活上的閒聊,即時性與私密性很難不讓我為它著迷。在當時我並沒有想過寂寞的問題,沒有掛在線上的時間,多半不是在線上和人約好外出,就是睡覺時間。某種程度上,MSN的歷程記錄是我的生命軌跡,不諱言,幾年前的失戀也是在MSN上發生。我們這一代人的生命經驗很難不和網路連結,我們總有些素未謀面的朋友(或可能是廠商窗口),自己也寫了幾年的部落格;紀錄也好,連結也罷,網路總是能滿足某些功能面的需求,只要不斷線,我就不需要擔心信件寄不出去,除了簡訊之外,還有其他各種各樣的訊息軟體可以發送各式各樣的訊息,更別說,無聊時也有臉書可看、有簡單的小遊戲可玩……網路當然不是我生命的全部,但它的確讓我的生命有了些不同。

在網路書店工作的那兩年,網路和我連結的程度更深,許多工作上的討論全在MSN中進行,一整天除了中午吃飯的時間外,十幾人的辦公室除了鍵盤敲擊聲外,很難再聽到其他的聲音,即便是隔壁桌的同事,MSN討論的時間也遠大於離開螢幕前面專心說話的時間。我們每個人都很忙碌,都有沒完沒了的訊息要回,更別說我當時還肩負著社群經營的任務,點擊率、入站人次、轉換率……所有一切都要能夠被量化;我並不討厭那份工作,畢竟在某種程度上它滿足了我那膚淺的創作慾,甚或有幾次的加班時間,我將正在聽的音樂分享到官方粉絲團上,簡短地寫下幾句加班的心情與音樂所帶的過往記憶,引發的討論與轉貼讓我吃了一驚(也可以說是虛榮),原來有那麼多人和我聽過、唱過同樣一首歌,有那麼多人和我有過一樣的回憶或掙扎。我無法在那樣的美好情境下停留太久,畢竟,公司的官方粉絲團有其營業目標,我那偶一為之的浪漫也不能再多;關上燈,離開辦公室,我知道我挑起的是什麼。而事實上,在網路上與人互動越多,我的防衛機制越變越強;封鎖太容易,不管封鎖的是一個Account,或者是一段立場對立的言論;網路其實並不民主,這點我心知肚明。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沒有人是不怕寂寞的,至少,我是怕的。

支撐著自己獨自在廣州工作、生活的是Skype、LINE與臉書,並不是在這邊過得不好,也並不是沒有交到朋友,但我知道自己終究只是個外人;有了網路,即便隻字片語也好,至少那讓我感覺到自己並不是一個人,至少那讓我感覺有一個地方能夠全然接納我的任性、脆弱與茫然,那些個不知從何說起的一切,選擇在現實世界中不說是個容易的選項,至少,那能夠保護我,讓我看起來足夠成熟,足夠堅強。

是另一種愛無能嗎?我不確定。

我不期待科技能夠解決所有關於寂寞的問題,上線是工作上的必須,斷線對我來說則可能是長駐生活的災難。我的腦子不是HTML或是JAVA所寫成,再完美的程式終歸還是會出現bug(這世界上哪有沒bug的程式?),更別說,”I’m just a human being.”網路當然不是我的「神聖空間」,我也明白如果要持續這樣的生活,我勢必要學會面對自己的處境,而不是用工作或是訊息填滿生活(我承認我在逃避),只是,我需要多久來學會這件事?又或者,更根本的問題其實我還沒發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