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或多或少有拖延的經驗。小時候總是到寒暑假前幾天才猛趕作業,邊寫還會在心中暗自發誓下次一定要提早,而下次放長假時同樣的戲碼一定也會重演;又或者是遇到了不想赴的約、不想做的事總是先擱到不能再擱了才願意回覆或動手。
身邊每一位(包含我)看到《拖延心理學》時都忍不住要對號入座:「沒錯!我真的對於 XX 就是沒輒,就是一定會拖。」、「啊!這根本就是為我而寫的…」,幾乎所有人都曾為拖延所累,最後總會感到沮喪和焦慮。
拖延並不單純是時間管理問題;兩位心理學家多年的研究說明了「拖延的戲碼本質都是相似的,發生的的原因各有各的不同。」拖延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我們自我價值認定與自我接納能力的問題;而你我也清楚知道自我價值認定其實受到週遭人事物的影響甚大,包含了童年的經驗(只有成績好才會得寵?),身處社會的普世價值觀(要瘦一點才好看?)…有的時候我們拖延,並不是因為我們不想做,很可能是因為我們希望把事情做到完美導致於拖延,但更多時候是因為我們基於不同的狀況以此進行反抗;還有一種可能性是我們的腦受傷了或生病了,只是我們不自知罷了。
不拖延是許多人(包含兩位作者)的願望;瞭解拖延如何形成,也接納我們其實並不完美的事實時,拖延之痛就有可能被解決。當然,解決拖延問題非一蹴可及,因為我們總也會有想偷懶的時候;但最重要的是,別遲疑,學著去做!就像兩位作者坦誠:「這本書的第一版足足比預定出版日晚了兩年,這次進步到只延了四週。」總是會進步的!
原文刊載於誠品職人報第 14 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